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全世界對中共已警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全世界對中共已警覺

 2021-01-02 09:30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夫.瑞伊(Christopher Wray)指出,「中國正試圖取代美國的角色,中國的威脅是長期的,集中於幾乎所有行業和美國社會的所有角落。」圖/截自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Youtube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夫.瑞伊(Christopher Wray)指出,「中國正試圖取代美國的角色,中國的威脅是長期的,集中於幾乎所有行業和美國社會的所有角落。」圖/截自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Youtube

1989年六四天安門鎮壓之後,面臨蘇東共產黨解體後全世界高漲的反共浪潮,鄧小平提出了「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的國際對外戰略方針,簡稱「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中共的「韜光養晦」,就是要暫時收斂,隱蔽待機,以圖東山再起。進入2015年,中共高層似乎越來越顯示出放棄韜光養晦的意願;在外交、領土、經濟和國際關係等問題上,採用積極的外交政策,「不懈推行使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實現復興的 構想」。中共在南海填海造地,建軍事基地和機 場,把中國鐵公雞搬到了有爭議的南海。此外,還有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絲路基金」、「一帶一路」等紛紛出籠。中國在亞投行推出前後的表現,讓美國政界、學術界都感受到 空前的震撼。

中共放棄韜光養晦政策的直接危險,就是促成了美日進一步的聯合。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最近決定取消中國國家主席職位的任期限制,也震驚了西方。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夫.瑞伊(Christopher Wray)指出,中國正努力使自己成為「世界上唯一主導的超級大國和唯一主導的經濟強國」。「中國正試圖取代美國的角色,中國的威脅是長期的,集中於幾乎所有行業和美國社會的所有角落。」他表示,美國的不同政府部門和國會已有共識, 開始醒來,睜開睡眼。「美國正處在轉過身來, 更認真對待中國威脅的時刻。」

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出訪到非洲大撒幣,中共政權的對外援助的規模不斷加大,令全世界嘆為觀止。許多分析家指出,中共政權近年來熱衷於對外援助,並不是因為對扮演一個國際社會大好佬的角色突然產生了興趣。更有觀察家指出,「中共援助,一般都不是現金,而是項目,錢直接打給太子黨開辦的跨國公司賬戶。他們會留下大部分,然後再把工程轉包出去。所以援外其實是洗錢」。中國有幾億貧困人口,中國成千上萬的人不要說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障,甚至得了 重病只能等死,無數的老弱病殘得不到起碼的照 顧,但習近平依然是每次外出訪問都要大撒幣。

中國力推「一帶一路」計劃,西方媒體認 為,中國透過資助亞洲、東歐及非洲的大項投資案,擴大對全球的影響。根據日媒分析,寮國等6 個東南亞國家所背負的外部債務水準,已明顯高於整體開發中國家平均,報導認為,東南亞國家 的債務危機疑慮,和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不無關係。

斯里蘭卡向中國借錢開發赫班托達港,結果開發失敗,無法還債,只好交出大片港口土地給中國。

中國藉「一帶一路」向弱小國家提供戰略貸款,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十六國推行「債務外交」,以謀取戰略資源,並擴大在亞太地區政治影響力。印度學者齊蘭尼(Brahma Chellaney)批評,北京推動的一帶一路其實是「信貸帝國主義」,藉廉價貸款來威脅綁住夥伴國家、剝奪天然資產。


印度學者齊蘭尼(Brahma Chellaney)批評,北京推動的一帶一路其實是「信貸帝國主義」,藉廉價貸款來威脅綁住夥伴國家、剝奪天然資產。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北京透過國有的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推動「一帶一路」基建,兩機構拒絕公開競爭性招標,把利潤豐厚的工程合約直接交給中國國企,這些企幾乎沒有任何動力將當地人的擔憂納入考慮範圍。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顯示,中國在歐亞卅四國資助的交通基礎設施計畫中,約九成承包商都是中企。

「中共對於其它國家(攻擊),它不是採取單一,而是採取複合式,很多不同的(手段),銳實力是其中一環,其中還包括軍事恫嚇、外交孤立、還有經濟磁吸等等。」

面對來自這個共產政權的滲透影響,一些國家開始扺抗反制。美媒近日一篇評論指出,中共多年來向世界輸出的意識形態,已侵蝕自由社會的根基。

彭博社在一篇評論文章中說,在2017年的中共19大,中國當局宣稱,要佔據世界舞台中心,並宣揚國家資本主義的好處,稱中共能為其它國家提供一個「快速發展並保持獨立的」模式。評論指出,這是中共在宣告要與美國及其領導的自 由社會進行意識形態競爭。

美國人通常認為中共在經濟領域和地緣政治 領域對美國構成挑戰,但中共在意識形態領域對 全球自由社會構成的挑戰同樣嚴重,只是許多觀察者不能很快意識到,因此對意識形態的討論常被批評為「冷戰思維」。西方自由社會模式多年 來在全球處於絕對主導地位,然而,中共已通過 推銷專制模式來挑戰前者的主導地位。

評論又說,中共政治經濟模式對那些強調經濟增長,同時民主體制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具有吸引力。因此,人們可看到中共在努力鞏固全球專 制政權的安全,以此確保自己不是一個孤獨、孤立的專制政權,促使推銷專制成了中共外交政策 的最重要部分。

文章舉例,中共近年來向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傳授混合著經濟開放和嚴密政治控制的統治經驗。又向專制政權同夥「出口」鎮壓的技術和工具:暴力控制設備、使用網路監控異議人士。中共還為孤立的專制政權提供經濟支持和外交掩護,最近一例是中國支持柬埔寨洪森政府,將該國推入更深的專制主義。

另外,中共還向專制國家和半專制國家提供貸款、資本和貿易,讓它們減少對西方信貸和西方商業的依賴,減少西方政治的影響力。中共當局並幫 助中亞專制國家抵禦顏色革命。因為這些國家若爆發「顏色革命」,將可能蔓延到中國境內。

對於民主國家,中共政權也有進行操控、干預的策略。例如在澳洲和紐西蘭透過政治捐獻收買「影響力」,使用影子組織、宣傳機構和其它機制影響公共辯論,以符合中共利益。

在歐洲,中共政府使用經濟槓桿,懲罰那些譴責中共人權侵犯的國家,獎勵那些保持沉默的國家。在美國,則利用孔子學院推行利於中共的課程、美化中共。中共還欺負那些對中共進行不利報導的新聞機構,並以金錢操控大學、智庫。


中共在美國,利用孔子學院推行利於中共的課程、美化中共。示意圖/北佛羅里達大學孔子學院的檔案照片。目前已被關閉。擷自大紀元,黃雲田攝

評論指出,這是中共為了遏制國際上批評其 政治和政策的一系列策略。在這過程中,中共政權利用自由社會的開放性質來扭曲人權問題及南海問題等公共話語。文章稱,當中共積極收買政 治人物或損害社會制度完整性時,是在向自由制度發起政治戰爭。

對於中國輸出意識形態,侵害自由民主國家的作法,一些國家已開始防範,例如澳大利亞政府在2019年年底推動防範外國勢力干涉內政的新法。12名美國國會議員在2019年6月8日聯署致函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馬蒂斯、聯邦調查局局長沃雷等川普政府高官,呼籲川普當局制定全面戰略對抗中共影響力。包含魯比奧參議員在內的12名國會成員,在聯署信中強調了中共的行徑在對民主社會造成威脅,呼籲川普政府與國會合作制定策略,支持那些面臨中國壓力的美國公司與機構。同時與美國的盟友合作,曝光中國的滲透影響手段。

參議員們認為,中共這些動作的長遠目標,是為了破壞自由民主的國家,削弱美國聯盟力量,從而取代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在這封聯署信發出的前幾天,美國國會兩黨6名眾議員則共同推出《反制中國政府及共產黨政治影響力運作法案》草案,提案指出美國需要清楚掌握中國在美實施政治影響滲透的情況,並且由政府進行調查後,向國會提交報告。

美國國會USCC委員武爾茲(Larry Wortzel)(2018.11.14):「在其他國家,過去幾年,我們看到他們(中共)確實,在提取資金或投入資金來影響選舉。明確的在台灣,中共做了很多工作,嘗試影響選舉,這是毫無疑問的。」

不過,面對中共,台灣今年並不孤單,包括美、澳、紐西蘭、歐洲多國,都關切自己被中共滲透、強化法律防衛。各國也在看,第一線的台灣,能如何防衛民主。

美國國會USCC副主席白嘉玲(Carolyn Bartholomew)(2018.11.14):「中(共)國還繼續企圖破壞和顛覆世界各國。」


美國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副主席白嘉玲(Carolyn Bartholomew)。圖/擷自USCC影片

當全世界民主國家已經警覺到中共的大力滲透的時候,直接面對敵國的台灣更要警覺。事實上,半島電視台曾派記者臥底愛國同心會,冒險對話如下:「拿大陸的錢,誰要是(被)抓到,都是要坐牢的。(台商支持就沒問題吧?)對,就譬如會長(周慶峻)現在是台商。大陸(中共)就是基本上知道你哪幾個企業,是支持統一的,它盡量會,就是不讓你虧損。」可知中共之利用各種方式要吞併台灣。

附帶一提的是,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爆發,隨後在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逐漸變成一場全球性大瘟疫,被多個國際組織及傳媒形容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面 臨的最嚴峻危機。截至2020年5月3日,全球已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報告逾340萬名確診病例,逾24萬名患者死亡。

中國為逃避責任,努力透過「大外宣」企圖美化在疫情中的形象,此舉反而引發全球媒體、政界反彈,直指新冠肺炎(CO V ID -19、武漢肺炎)就是源自中國武漢。受害國已有美、德、義、印度等國官方及民間向中國索賠。這一發展下去,中國內外都會有很大的麻煩,說不定會導致中共的垮台。

※本文轉載自《中共,你們欺負台灣人還不夠嗎?》(2020.12前衛出版)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