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蔡英文,這次出訪馬紹爾群島、吐瓦魯,以及索羅門群島等3個南太平洋友邦國家;期間也會過境美國夏威夷檀香山,以及屬地關島。設在美國華盛頓DC的《全球台灣研究所》(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其智庫諮詢委員侃雪麗(Shirley Kan),10月27日在英文媒體《台北時報》,發表一篇評析專文,名為「更像是訪問的美國過境」(A transit that is more like a visit),內容指出,台灣總統過境美國,越來越像是訪美,而非僅僅過境停留。
曾任職美國國會的這位台灣問題專家侃雪麗,從3個層面,看待這次蔡英文過境美國檀香山:
首先、小英總統中途「停留美國」(stopover),已從過境(transits)逐漸演化為「訪問型態」。而且並非只是過境,還包含一些重要的美台安全防衛議題商討;進一步合作關係等籌備事宜;允許公開活動,以及過夜停留。
回顧1994年以來,美國對於台灣總統要求進入美國,已從早期的拒絕,逐步開放為限制性過境;到了馬英九、蔡英文時期,進一步放鬆限制;其過境考量,也開始考慮台灣元首的安全、舒適、方便,以及尊嚴等元素。
1994年李登輝總統出訪期間,美國只允許他在檀香山機場,進行飛機補充燃料的短暫停留。之後,美國眾議院做成53號並行決議(Concurrent Resolution 53),支持李登輝於1995年返回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說。
美國友台、中共犯台的激盪期
康乃爾校園演說風波之後,中共要求「導正視聽」,並對台展開政治攻勢,其中包括中國解放軍鎖定台灣為目標,進行軍演;還佈署飛彈對準台灣,終致引爆史上聞名的1995-1996年「台海危機」。
其實,中共解放軍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露出勃勃對台威脅野心;所以,犯台動機並非起因於李登輝95年訪美。早在93年,中國領導人已確立對台「新戰略方針」;到了94年,中共解放軍正式成立攻台作戰指揮部。
其次、李登輝過境風波之後,美國國會持續給予總統陳水扁、馬英九,以及蔡英文,過境多個美國城市的友善禮遇,讓台灣領導人得以在下榻過境地點,會晤國會議員以及重要人士,讓雙方得以面對面商討相關美台合作事宜。
今年7月間,美國參議員科里·加德納(Cory Gardner, Re-CO),以及湯姆·柯頓(Tom Cotton, Re-AR)在國會提出「台灣安全法」(Taiwan security act),內容允許,台美高層防衛、外交人士互訪。其後,10月12日,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主張將美台官方互訪,全面提昇至所有層級。
檀香山過境/最佳安排
其三、蔡英文所領導的民進黨政府,正朝向「維持現狀」以及「穩定」優先走向;僅管台灣面臨中國的威脅困局,持續有增無減。2016年520的總統就職演說內容,蔡英文說道,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跟善意,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
對於小英政權的台海和平立場,美國心知肚明,也表示支持。所以這次小英出訪南太平洋3友邦,美國讓台灣領導人在檀香山,這個最適切地點過境。
不少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顯示,台灣是玻里尼西亞人種(Polynesian peoples)的發源地;玻里尼西亞族群分布的三角形端點區域,囊括夏威夷群島、紐西蘭及復活節島。
台灣早就致力發展太平洋國家夥伴關係;並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東方-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2012年以降,台灣在太平洋島嶼推動的「領袖方案」(Leadership Program),得到這些島國支持。
目前台灣在南太洋的邦交國,除了這次小英總統出訪的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吐瓦魯(Tuvalu),以及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之外;另外3個邦交國為吉里巴斯(Kiribati)、諾魯(Nauru)、帛琉(Palau)。
周玉蔻註解
媒體人周玉蔻也在臉書發表評論文章,名為「十九大後川習會前,小英出訪時機精妙的背後玄機⋯」,內容指出:蔡英文這趟過境美國,不僅時間點巧妙,表態得更是及時。搶在十九大之後中國姿態放軟的時刻,蔡英文表示「相信川普總統訪問亞洲時,將親睹美國對此區域和平與穩定的承諾,包括和台灣─這個美國的朋友及夥伴─維持穩健的關係」;她重申台、美、日的盟友關係,同時這其實也暗示了任何有關第四公報或美國犧牲台灣利益的行為,都是不可能的選項。
甚至蔡英文這場演講本身,都有相當值得玩味的地方。過去馬英九過境紐約,參訪世貿大樓遺址的時候,他面對記者的詢問一句也不能回答─因為他曾經答應在美國境內不能接受專訪。相對地,夏威夷州,同樣在美國境內, 蔡英文這次卻能在「東西中心」智庫大方演講,還有記者採訪,在在顯示出美方高規格的待遇,與對其(蔡英文)言行的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