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學習呢?學習到底可以獲得什麼呢?這是一個好問題,也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答案與理解。
小時候,學習是從生活化與聽故事開始。這樣的「快樂型學習」每天都很有趣,從西遊記、三隻小豬、小紅帽的卡式錄音帶,到打開書本,閱讀著文字,徜徉在書海裡頭。書本,就是一個天地,在裡頭可以看見許多「滿足」與「神奇」!這樣的學習,從來不覺得疲憊,也饒富興致。
到了求學階段,學習變成一種必要的功課,要按照既定的課程規劃與進度前進,還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考試。在這段期間,我依舊喜歡獨自探索,例如:找到大學用書的普通物理學,想要跟高三的物理學做對照。在書局買了植物圖鑑,想要跟生物學課本做比對。總而言之,我酷愛在未知的探險中,找到知識的不同之處。
從喜愛學習,到不斷挑戰,但有時卻會發現,讀完的書大概就是堆著了,它到底在講什麼往往忘得一乾二淨,除非它是小時候就聽大的世界名著故事,不然下場通常是看完就擱著了!或許,這樣的學習蓄積的眾多的養分,但沒有提取出來,並且分享給他人知道,似乎就讓學習的成效大打折扣。
用另一個視角來說,過去學生時代的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這讓大多數人離開校園之後,就不再讀書了!然則,當工作一段時間後,對於人生感到迷惘之時,才開始進行「消費型學習」,也許是害怕跟不上別人,亦有可能是透過學習來讓自己感到安心。不過,這樣的學習,似乎又缺少了些「目標」與「方向感」,但「取經型學習」又太過功利,只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進行,少了動力與持續力。
非常感謝的是,在畢業之後,工作之時,我又找回了「快樂型學習」的雀躍和滿足。不再是剛畢業時的跟風與不安的「消費型學習」,總覺得自己很不足和匱乏。也不像「取經型學習」者一樣,樣樣通、樣樣鬆,只為了以取得證照為目的。而在2021年的最後一天,我認識了「貢獻型學習」,真的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使得我顛覆了過往的想像與窠臼,走向了一個充滿喜悅和期待的旅程!
「貢獻型學習」,是緊扣學習的「目標」。時時檢視,書籍所要傳遞予「對象」的重要意涵。譬如:三隻小豬,本來只是一則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不過反思到一位新進員工的身上,就可以從大寶、二寶、小寶三者的處事態度上,看見「精細程度」與「周延程度」,也在建屋的材料上,細數「基本功」是否紮實。另外,從小寶援助與接納了他的兩位哥哥,表示在團體中,願意接納他人、給出溫暖者,必能將幸福帶給周遭的人!
從《二十個字的精準文案》這本書裡頭,不只提及了「貢獻型學習」,也把工作的深層意義描繪得淋漓盡致。工作,如果只是為了自己,那一定不會快樂與好玩;同樣地,學習若只是自己看看,就少了點使周遭的人輕鬆的契機。「貢獻型學習」就像一座橋樑一般,搭建起「快樂的自己」到「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正向循環,一路擴散下去,讓幸福的好事情接二連三,讓我們一起輕鬆吧!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