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2017法國總統大選「民粹」才是大贏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2017法國總統大選「民粹」才是大贏家

 2017-05-07 17:50
第二輪法國總統大選的2候選人雷朋(圖左)、馬克宏(圖右)。截圖取自/The Telegraph網頁
第二輪法國總統大選的2候選人雷朋(圖左)、馬克宏(圖右)。截圖取自/The Telegraph網頁

過去數10年來法國現代政治史,從來沒有「非主流」的政黨候選人在第二輪的決選投票,得到社會莫大關注。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則是個例外,而且第二輪的2位角逐者,包括「前進!」黨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及「民族陣線」(The National Front)的雷朋(Marine Le Pen),皆非法國政壇的主流人物。《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5月1日一篇專文分析指出,這次法國總統大選,民粹主義大舉抬頭,不論結果由誰當選總統,民粹主義都是大贏家。多家外媒民調顯示,中間派的馬克宏可望以近65%的支持率,大勝更右派(far right;台灣媒體多數將其翻譯為極右派,似乎有誤)候選人雷朋的35%。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懷疑馬克宏會贏得這麼漂亮;對於高失業率的年輕人、藍領民眾而言,馬克宏並沒有說服力,讓他們願意把票投出來。

本週日,4800萬法國選民,將在39歲的年輕候選人馬克宏,或從更右派「民族陣線」48歲女性候選人勒龐之間,做出抉擇。前者因為對傳統政黨感到幻滅,而在2016年成立新政黨,名為「前進」(On The Move!);後者則宣布基於代表全法國人民利益,轉而辭去所屬政黨主席身份。

勒龐明顯將自己定位為民粹主義者,她的競選打出「為人民奔走」口號;馬克宏也營造一定程度的民粹色彩。例如,他就說道,法國需要新的政治,他訴求將改革歐盟組織,並成立一個新政黨,不要左也不要右,而是要讓法國「前進」。

義大利烏爾比諾大學卡羅博校區(University of Urbino Carlo Bo)政治學教授法比歐·波爾迪尼翁(Fabio Bordignon)指出,中間派候選人馬克宏,在廣泛意義上代表著「軟性民粹」(soft populism)意涵,也傳達出一種「反民粹」式的民粹,來對抗雷朋標舉人民至上的「硬民粹」(hard populism)

英國《新政治家》雜誌編輯傑森·考利(Jason Cowley)的觀察指出,馬克宏是從自由派陣營迸發崛起,相當少見的(素人)「民粹者」;導致傳統主流政黨身陷「解體」。

馬克宏所帶來的傳統政黨面臨崩解效應,在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所代表的「左翼社會黨」身上,也能看出端倪,並讓這位愛交際的法國總統放棄尋求連任;而該黨所推出候選人貝諾瓦·阿蒙(Benoît Hamon),在第一輪投票中幾乎敬陪末座。

「右翼共和黨」,這度則推出法蘭索瓦·費雍(François Fillon)擔任候選人;然而,他遭到貪污醜聞糾纏,同樣在第一輪投票提早出局。

電子報《CNews》編輯大衛·波賓(David Bobin)受訪時指出,傳統上由左派、右派制衡主導長達50年的法國政局,如今面臨凋亡。這次大受青睞的中間派候選人馬克宏,用「左右兩端選中間」來迎合選民胃口;雷朋則善用人民的「恐懼感」,她將選民視外來者搶走工作機會的經濟就業問題,深深印入法國選民腦海。

失業與社會不滿浪潮

失業」問題,很可能在選戰中居於法國人恐懼感首位。法國目前失業率約為10%,遠超出德國的2倍之多;甚至還比整個歐元區的平均值來得高。打從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來,法國的失業率,從未低於9%。對於失業率的對策,馬克宏承諾會讓法國失業率下降3%;雷朋則認為,增強國營事業工業化腳步與體質,以及針對外籍工人課重稅,有助於提昇法國就業率。

「種族理解基金會」(Foundation for Ethnic Understanding),歐洲部門主任薩米亞·哈圖羅比(Samia Hathroubi)表示,民粹主義浪潮在全歐洲持續上升。不過,傳統黨派政治人物,對於處理經濟危機與全球化後果,僅管頭殼發燒,卻束手無策。他並指出,法國人太過關注法國伊斯蘭族裔的信仰與認同問題,並為此召開數百場辯論會議;卻對於法國淪為「全球化」失敗者一事,只有候選人雷朋,點出此一警訊。

為什麼川普能夠當選美國總統?英國為何通過脫歐公投?(譯注:皆為成功險勝),這2項個案,是最常被西方民粹主義者,引用的有趣例證。原因是人民害怕失業,飯碗被其它國家搶走。競選過程中,川普到每一個造勢場合,都承諾為美國人創造就業機會;至於,英國力主脫歐的勞工黨,也承諾脫歐之後,會要求政府強化邊界巡邏,不讓經濟移民,奪走英國勞工族群的就業機會。

法國近來持續出現「棄保」聲音,就是不要讓極右派女性候選人雷朋在第二輪投票勝出。類似情況曾發生於2002年,當時女性候選人雷朋的父親馬里·雷朋(Jean-Marie Le Pen),與前總統賈給·席哈克(Jacques Chirac),進行第2輪決戰;結果,法國人拋棄更右派的馬里·雷朋,選擇中間偏右的席哈克。「種族理解基金會」歐洲部門主任哈圖羅比說明指出,如今情勢有所不同,也很不明朗,因為曾經擔任過歐蘭德政權經濟部長的馬克宏,不但無法處理法國的社會貧富落差問題,而且還會讓「社會不公」惡化下去。


雷朋與法國亞眠市的惠而浦工人合影。(圖片友善取自/歐聯社/ Christophe Petit Tesson)

民粹主義兵臨城下

雷朋是位善用人民恐懼感的高手,她用「野蠻全球化」一詞,來凸顯法國該正視高失業率,以及社會不公沈痾。最近在法國北部城市亞眠(Amiens),馬克宏的家鄉,雷朋站在工人發動的「罷工線」,抗議當地的惠而浦跨國公司,將生產部門外包給國外公司,導致本地工人失業。此一做法,顯然是要給馬克宏難堪。

雷朋也善用媒體幫她發聲,她發送的視訊顯示,她站在濱海窮苦憂慮民眾之間,為他們發聲;至於,另一位候選人馬克宏,則在一個較為嚴肅場合,與工會團體閉門商討問題。

法國土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Toulouse)公法學研究員暨博士候選人亞魯因(Rim-Sarah Alouane),向《半島電視台》表示,全球化嚇壞了法國人,製造業或關閉、或移走;機器人逐漸替代工人角色,這類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一直都不被政治人物看重。另外,年輕人高失業率,也是個重要問題,卻沒有被處理;法國目前的經濟困境,導致越來越多年輕選民,轉向支持雷朋。

法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4%,雖仍低於西班牙、希臘等歐盟國,卻比德國(歐洲年輕人失業率最低的國家)7.7%高出太多;因而有法國內部民調顯示,高達4成年輕選民會把票投給雷朋。

法國失業率誠然助長右派雷朋聲勢看漲;卻也一併指陳法國傳統政黨無力因應(或不予理會)的「冰冷事實」。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政治學者皮爾.巴格蘭(Pierre Bocquillon)指出,類似全球化,及其所帶來的失業等「民眾切身」問題,並沒有得到主流政黨重視,導致傳統左派、右派政黨因而備受抨擊;面臨解構版圖重組危機,或許這是法國本屆總統大選,帶給歐洲政壇的莫大警訊吧!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