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會在議員與官員詢答間,發現有關工業區土地需求方面,市府的評估和中央推估數相差竟然達十倍以上。中央說,在全國區域計畫中,評估台中市產業用地仍需147公頃;台中市政府卻說,經發局評估台中市未來10年總產業用地需求量為5180公頃,尚須增加1,824公頃的產業用地。
不只市議員感到奇怪,一般民眾更感到一頭霧水。
我們來看中央在「工業區開發管理103年度年報」中說:「在工業區開發體系中,產業園區面積30,620公頃、加工出口區面積516公頃、科學園區面積4,704公頃,以及環保暨農業生技園區面積是438公頃。」
以前幾年最夯的科學園區面積而言,全國總數也不過四千七百多公頃,就讓台灣的科學園區製造出多少產值出來。然而,因為走的是代工路線,近年來至少發生兩次大規模的「無薪假」潮。現在,光是台中市就說總產業用地需求量是五千多公頃,比全國的科學園區總面積還要大,這數字到底是怎麼推估出來的,不禁令人深感好奇。
台灣從早年省主席謝東閔推動的「客廳即工廠」以來,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家家戶戶在自家買一台小機器,自己當老闆,因而讓台灣經濟起飛,也從此讓台灣人迷信沒有工廠就沒有就業機會,讓政客每每在選舉時大開增設工業區的政治支票。
事實是這樣嗎?以彰化縣為例,根據中央的統計,彰化縣的產業園區面積,僅次於雲林,是全台第二大,這還不包括與建在農地的違章工廠在內。然而,無論是第一大面積的雲林,或是第二大面積的彰化,在中央的眼光,或是實際的發展現況看起來,都遠遠落在台中之後,可見增設工業區不是經濟成長的萬靈丹。
更嚴重的是,這兩個原本是農業大縣的廣大農地因而遭受污染,這污染的苦果全民都要承受,誰敢保證你所吃的米、蔬菜與水果裡面沒有重金屬污染?
經發局長呂曜志還解釋說,其實兩個數據是不一樣的,市府是以未來10至15年產業廠商的需求來盤點,算出可開發最大限度,而經濟部研析推估109年各直轄市、縣(市)的產業用地需求面積,依據產業群聚與創新發展情形,及各地區資源等條件因素,並假設產業用地完全利用、無閒置用地下,再透過單位面積產值,及套入相關經濟模式試算所得出結果,台中市推估面積為147公頃。
講了這麼多看似專業的術語,卻沒有說明到底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是什麼?以二十多年前國民黨一黨執政時期為例,當時政府不顧環保人士的反對,執意在東部設立高污染高耗能的和平水泥專業區,還為水泥專業區開設專用港,現在大家終於看到惡果。
再看六輕的設置,為了圖利單一廠商,在集集興建的攔河堰,把原本用於農業灌溉、含泥度極高的濁水溪水,攔給六輕使用,導致彰化雲林兩縣農民只好掘地下水灌溉,政府再來指責農民是造成地層下陷的元凶!而今這兩縣的縣民正每天生活在六輕的高污染空氣中,兩縣人民罹癌率居高不下,這不正是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所說的:「無止境地揮霍自然資源及國民健康」?市府官僚們,你到底仔細聽過或看過蔡總統的就職演說了沒有?你們還要如此不負責任的揮霍國民健康下去嗎?
更令人不禁要懷疑的是,所謂的違章工廠就地合法化的問題,早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就不時有人提及,但從未見有人敢如此大膽而公然的、獅子張大口的漫天開價,還要擴充將近兩千公頃的工業用地,人民合理懷疑,這究竟是否在鼓勵違章工廠多多興建,然後再以農地遭到污染為由,順理成章變更為工業區以牟取暴利?
早在蔡英文尚未宣示就職前,大家都知道,新政府和選民之間不會有蜜月期,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更應該知所警惕,要以全新的思維來推動政務,而不是死抱舊政府時期的舊思維,一昧推諉,一昧以令人迷惑的數字矇騙人民,卻提不出國家發展的新方向。
再去讀讀蔡總統的就職演說稿吧,如果總統一邊說「我們要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要讓台灣的經濟結構轉型」,「產業的佈局和國土的利用,應該拋棄零碎的規畫,和短視近利的眼光」。地方政府一邊卻還在以短視近利的眼光,把國土做更零碎的規畫,你們對得起新上任的總統、對得起支持她的那麼多選民、對得起後代子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