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文化局今(4)日上午舉辦「公園不再大眾臉」共融式遊戲場啟用記者會,宣佈台北市境內又增加有4座公園建置了共融式遊戲場。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記者會時,在描述共融式遊具的好處之餘,更強調「設計是要花錢的」,透過這個計畫將公家資源投入設計領域,期望未來設計能成為台灣產業的主力,生產的遊具也能外銷其他國家。
由台北市文化局主導。繼榮星、中研、碧湖公園等大型共融式遊戲場後,針對最貼近社區生活的鄰里公園推出「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今日上午宣布位於大同區的朝陽、樹德、景化與位於中山區中安公園等,4座公園中的共融式遊戲場已經竣工啟用;而永盛公園共融式遊戲場也即將於本月底完工,建成公園則已經完成規劃設計,預計於今年完工開放。
在公園的啟用儀式中,邀請了負責公園遊戲場規劃設計的團隊也到場介紹特色,負責樹德公園的張憲文設計師指出,他在設計時希望設計回歸最簡單原始方式,透過去觀察小朋友互動的行為模式,包括喜歡跑跳、躲藏、爬高、到處攀爬、跟朋友追逐等,從而用最簡單方式設計六十四個木柱,再邀請專門設計師另行手工編織網格與繩索,此遊具也符合讓老年人口盡興遊玩的方式。
開幕記者會中,柯文哲表示,共融式遊戲場的概念一開始是由議員首先提出,也感謝議員的支持,才有今天的成果。以往鄰里公園塑膠罐頭式的遊具,雖然便宜,但是已經不符台北這先進城市的需要,所以規劃了這1大5小,總共6座共融式遊戲場。
柯文哲指出,共融式遊戲場有4個特色,第一是能依照在地文化來思考設計;第二是能符合民眾的需要;第三是帶進美學思維;第四是能夠落實共融精神,讓小孩老人與身障朋友都能使用。
柯文哲指出,「設計是要花錢的」,這個計畫有一個重點是將公家的資源投入設計領域,使用材料Made in Taiwan的材料,趁這機會展現台灣的設計能量,也代表台北市邁向先進城市的努力,希望未來設計能成為台灣產業的主力,生產的遊具也能外銷其他國家。
小朋友們穿縮在遊具中玩樂,共融式遊具的設計理念強調對使用者習慣的重視。圖/程士華
文化局也指出,6座共融式遊戲場在設計之初,文化局便陸續舉辦民意座談會2場、在地說明會4場、兒童遊戲觀察工作坊15場、兒童夏令營2場、公民參與工作坊6場與專家學者規劃設計工作坊8場,參與對象包括鄰里長與居民、當地兒童、銀髮族,還有身障、聽障與視障等族群,眾多公民團體及跨領域學者,深入在地各族群的使用需求。
文化局表示,從動線規劃及遊具設計,都有全面妥善的思考。像是採用緩坡等無障礙環境,並調整遊具高度方便輪椅族群使用,及特別注意安全性,讓小朋友在遊戲場中不分彼此,大家都能一起玩,從而具體落實共融的理念。
今日記者會中出席者還包括選區市議員和大同區、中山區的里長與里民參加,以及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推動聯盟、社團法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等公民團體皆一同出席開幕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