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巡田水遊記】跑馬古道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巡田水遊記】跑馬古道

 2015-01-03 07:14
跑馬古道,曾是日本陸軍戰馬馳騁的道路。
跑馬古道,曾是日本陸軍戰馬馳騁的道路。

前言:

本系列遊記,以「巡田水」的心情遊宜蘭。

農夫阿伯晨昏身穿蓑衣,頭戴斗笠,肩掛鋤頭,在田畦間走來走去,有時挖開泥堆,讓田裡水流出;有時堆積泥土,堵死流水,讓田園充滿灌水。這種呵護田園的用心,期望作物旺盛的努力,日復一日,並視為慣常,這就是「巡田水」的精神。(系列33)​

昔日的跑馬古道

位於新北市烏來區與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的界線上,是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也是清末蘭陽地區對外主要交通幹道。

先民利用古道搬運木材,在路上置圓木枕,上托木馬搬運,有「木馬路」之稱。 二次大戰期間,曾是日本陸軍戰馬馳騁的道路,常可見日軍官兵騎馬巡邏,居民又稱之為「陸軍路」、「跑馬路」。

路線經礁溪猴洞坑溪谷,翻越分水嶺經坪林連新北市新店,北宜公路修築通車後,古道人行漸少,逐漸荒廢。 跑馬古道可以從五峰旗牌樓往上攀爬,亦可從北宜公路上新花園旁緩步下山,沿途可以遠眺頭城、礁溪段的蘭陽平原風光、龜山島,亦可途經小山神廟、柳橙果園、採礦區、猴洞坑溪上游、跑馬古道勒石…等,景觀多變豐富。

現今登山健行古道

宜蘭跑馬古道是最富綠意的健行古道;由北宜公路石牌站起步,至五峰旗止,全長7公里。早期是礁溪通往北宜公路石牌的跑馬路,清朝時期,則成了宜蘭先民運送物資的重要便道。

日治時代,則被拓寬為軍事要道,以馬車搬運軍需物資。一直到台灣光復後,西元1946年北宜公路通車,跑馬古道才開始失去了運輸功能,而漸漸受人們遺忘。

現今,宜蘭縣開始重視觀光產業後,礁溪鄉公所重新將位於鄉內的這段跑馬古道加以整理,如今的跑馬古道已被闢為一條登山健行步道,沿線依山傍崖、山明水秀、風光明媚,天然闊葉林木、蕨草茂盛,加上特種毛杜鵑、樹蛙、彩蝶、鷹翔、雀鳴等都會難得一見的動物,更是加添了可看性,目前沿途保存有伐木、索道、採礦、駐營等遺跡,是很好的先民拓墾史戶外教室,儼然已經成為宜蘭縣登山健行的據點之一。

一邊健行、一邊飽覽頭城、礁溪的平原風光,壯闊的太平洋以及美麗的龜山島,清晰可見。沿線可通至猴洞坑瀑布並連結礁溪溫泉區,健行完畢再泡個湯,輕鬆自在的生活不過如此。

生態之旅的好教室

古道多為碎石山徑,綠蔭夾道、風光怡人,沿途除可眺望蘭陽平原風光及龜山島的景緻外,古道沿線也是觀察當地植物生態的好教室,隨著四季更迭、花開花落果實滿枝,是認識植物的絕佳地點,一路豐富羅列、讓人驚喜連連,只見天然闊葉林木及蕨類族群混生著藤本、草本植物,四時呈現的不同景觀也給動植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存環境,如果夜間前來,還可觀察樹蛙、松鼠、飛鼠及螢火蟲等,走完古道,猶如完成一份生態學習單,對於喜愛觀察生態的遊客,想走的絕不止是這一趟。

其他沿途的小山神廟、柳橙果園、採礦區、猴洞坑溪上游、跑馬古道勒石、竹蔭道等,也是景觀多變豐富、景色優美自然。一條不算長的古道含蓋著不同世代的變遷,真是意義深遠,用心緬懷過往讓人更加珍惜今日所擁有的。行走跑馬古道,如果放慢腳步,用心體會先民往來古道的辛勞,內心自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跑馬古道地圖。

跑馬古道路線

從北宜公路最高點的石牌往下走,經上新花園,抵達礁溪五峰路,全長約6.7公里。約分為三段:

(一)從石牌至上新花園,約2公里,大部份是產業道路。
(二)從上新花園至古道南口,約3.1公里。
(三)從古道南口至五峰路,為產業道路,約1.6公里。
※亦可從古道南口健行至古道北口(即石牌)。

金面大觀 列蘭陽新八景

跑馬古道全長6.7公里,北端從台九線北宜公路縣界處的石牌進入,這是整條跑馬古道最高的地方。步道入口旁有座景觀台「金面棧台」,它的海拔位置約538公尺,是跑馬古道的制高點,如果幸運遇到好天氣,站在金面棧台上向東望去,整片蘭陽平原盡收眼底,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也蜿蜒其中,視野好極了。從步道口進入後,迎面而來的是一塊刻有「金面大觀」4個大字的大石頭,由宜蘭縣第4屆縣長林才添在民國51年5月題字落成。「金面大觀」在1954年被評選為蘭陽新八景之一,可見風景之美。

古道北段的前一段是石板路,雖然才短短幾百公尺,沿途植物生態卻很豐富,呈現出亞熱帶植物風情。陰濕的山邊漫生著蕨類,還看得到筆筒樹、台灣桫欏,楓香與柳杉造林地,闊葉和針葉林都有,景色截然不同。像是楓香,入秋後葉子開始變色,一片紅黃交錯;等到冬天葉子落盡,又是另一種蒼涼的美景。

前段1.7公里行經溪谷岩壁,苔石珠泉、蔓藤蕨草,呈現低海拔典型林相。溪谷中,有一字體蒼勁有力的「跑馬古道」石埤,是由礁溪著名的書法家周澄先生所題。由北往南是下坡,這段路比較陡一些,因為樹蔭蔽日,夏天走起來很舒爽,但陽光不容易穿透茂密的林蔭,也讓石板容易濕滑,雖然羅東林管處以柳杉木略作修整,走起來仍要小心。 石板路的末端是一塊平坦的小空間,擺了幾座木頭長椅,讓旅人歇歇腳,叫它「林間教室」,休息夠了再往下走,很快就接到一條產業道路上,再往前行一公里多,就是整個跑馬古道最精華的中段。

步道中段 景點精華所在

中段全長3公里,是以前的登山路,沿途有山神廟、猴洞坑溪、廢棄礦坑、木馬道、十一股溪等自然景點,走到半山腰,還能看見美麗的宜蘭海岸線,以及若隱若現,漂浮在遠方海面的龜山島,這是宜蘭人心靈的故鄉。這段路多半是碎石泥土路面,平緩好走。至於從南口出來到五峰路,就是步道的第3段,也是屬於產業道路。

淡蘭古道

所謂「淡蘭古道」,是早期淡水廳(台北一帶)到噶瑪蘭(蘭陽地區)之間往來的道路。「跑馬古道」屬於「淡蘭古道南線」的其中一段,位於石牌、礁溪之間。

由於蘭陽平原三面群山環擁,一面瀕臨太平洋,交通不便,開發較晚,開蘭之初,在吳沙的帶領下,循著草嶺古道前進宜蘭,但往來台北盆地必須由頭城經草嶺古道再繞雙溪、基隆河谷,才能抵達台北、淡水,路途甚遠,於是清光緒年間,先人逐步利用新北市新店溪與礁溪猴洞坑溪的河谷,闢出一條較短的便道,人稱淡蘭便道。

當時淡蘭之間主要的道路有二,一是循基隆河而上,從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 、八堵、暖暖、柑仔瀨(瑞芳) 、猴硐,經三貂嶺至頂雙溪(雙溪) 、槓仔寮(貢寮),然後翻越草嶺,經大里、頭圍(頭城)、礁溪,至噶瑪蘭(宜蘭),為「淡蘭古道北線」。另一條道路則是循著新店溪、景美溪,由深坑、石碇而至坪林尾(坪林),然後經湖桶、石牌,而至礁溪、宜蘭,為「淡蘭古道南線」。

「淡蘭古道南線」的年代略晚於北線,大約在清咸豐、同治年間,隨著移民向深坑、石碇、坪林拓墾而逐漸形成的。 約在道光年間(西元1821-1851年),就有泉州人從艋舺搭乘木筏沿新店溪、景美溪上行,至石碇一帶開墾。西元1860年左右,安溪人陳合興進入坪林開發,部份村民則繼續深入往坪林東南山區,經湖桶村,越過梳粧樓山、鴛嘴嶺,至石牌,走往礁溪、宜蘭,而形成了早期的「淡蘭古道南線」,又可稱之為「北宜古道」。

「跑馬古道」屬於「淡蘭古道南線」的其中一段,位於石牌、礁溪之間。石牌就位於現在北宜公路最高點(大約59公里處),又稱「金面大觀」,此地居高臨下,可眺望蘭陽及龜山島美景。石牌設有停車場、公共廁所,攤販商店聚集,為北宜公路上的一處休息站。附近亦有一「北宜公路殉職先靈紀念碑」。北宜公路過石牌之後,便進入著名的九彎十八拐路段,下山之後,向右轉,循著台九線,便進入礁溪鄉。

北宜古道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跑馬古道」是北宜古道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北宜公路完成後,台九線北宜公路開通之後,又將它稱為「頂車路」。這條道路便逐漸沒落而荒廢,後來礁溪鄉公所重新整理這條古道,於是命名為「跑馬古道」。菁華路段為第二段的3.1公里,因此,大部份的遊客都選擇走這一段古道。走跑馬古道,可以由上往下走,先甘後苦;或由下往上走,先苦後甘。

我較偏好後者,尤其居住在礁溪大忠路數年,每星期至少二次以上走南段的跑馬古道,是一條很好的健行路段。

從五峰路走產業道路上山,然後由此走往上新花園。 跑馬古道寬約三公尺,以碎石子路為主,路寬闊好走。初走時,古道緩緩向上,有林蔭遮陽,走來不覺辛苦,約幾分鐘,抵達十一股溪,這裡有民眾搭建的「玉龍居」涼亭。日治時代,十一股溪的上游有一聚落,約十幾戶人家,地名稱為「十一股」,目前這裡已不見人家。


礁溪鄉五峰路,前方轉彎處右岔路往跑馬古道南口。


跑馬古道(南口)。

過木橋,古道繞行於山腰,地勢漸高,從這裡起,沿途可眺望蘭陽平原礁溪、頭城一帶的平原美景。走出林蔭路,漸有展望,但也漸有日曬,漸走就漸有悶熱的感覺。尤其是氣溫高達三十幾度,爬坡時頗消耗體力。

約十分鐘後,路旁有昔日的木馬及木馬道的實物展示。而從此處可以眺望蘭陽平原,北宜高速公路宛如一條長蛇,不見頭尾,蛇形前進,穿越蘭陽綠色大地,游向蘇澳而去。


十一股溪木橋。


跑馬古道。林蔭路。


北宜高速公路宛如一條長蛇。

不久,古道與產業道路交會,右岔路可通往猴洞坑瀑布,路程約40分鐘。繼續前進,往上走,地勢漸高,視野更開闊,而林蔭少,陽光多,更酷熱,但視野展望亦愈佳。來到一處觀景台,正遙遙面對著龜山島。解說牌寫著「風水傳奇,龜蛇守海口」,龜山島被民間視為是龜神的化身,與蛇神共同守護著蘭陽平原這片好山好水。

又有民間神話版本則說蘭陽平原是海龍王的女兒蘭陽公主,龜山島則是海龍王的愛將。兩人相戀,海龍王得知後大怒,將龜將軍變成龜山島,將蘭陽公主化成為蘭陽平原,從此兩人分隔兩地,只能遙遙相望,苦苦相思,而龜將軍情深義重,從此無怨無悔的守護蘭陽平原。雖是神話故事,倒也增添了一份感人的浪漫情愫。


從跑馬古道眺望蘭陽平原。

繼續往前走,約二十分鐘,抵達山神廟。 山神廟僅是簡單的石頭公,上面有簡易的搭棚而已。 走到山神廟時,距離上新花園約只剩一公里路程而已。 在此休息一陣,消暑解熱,然後繼續冒熱上行。


山神廟。

約十分鐘,來到一處舊礦場,這個礦區出產黑鉛礦,民國五十一年時,台灣黑鉛合名會社及文山礦業所曾在此開礦,經濟效益不大,後來礦場就封閉了。目前的山坡種植一小片松林。這裡也有興建了一座眺望台,在眺望台往下俯瞰,不見溪水,山壑卻傳來淙淙溪水聲。這條溪為猴洞坑溪。

不久,就進入了竹林裡。竹蔭林道,清涼消暑。接著就來到了猴洞坑溪。有一石橋越溪。橋旁上游處有清澈淺潭。溪岸有一巨石,刻著「跑馬古道」四字,此石稱為「跑馬勒石」。立石的時間為丙子年,推算應為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

往前走,仍是竹林夾道,路旁還有不少野薑花。跑馬古道的導覽地圖有註明,這竹林左側有一日據時期駐在所遺址,沿途卻無所見,僅看見路左側有一間簡易的農寮而已,也沒有豎立解說牌, 或許駐在所遺址已經消逝。約再走四、五分鐘,就抵達了上新花園。


石頭公。


跑馬古道石板路段。


古道接產業道路,步行約1.5公里,至上新花園。


上新花園,為民營渡假村,已歇業。

過上新花園,跑馬古道就變為柏油產業道路,大約要往上走一公里多,才能再接上步道,然後再走七、八百公尺,就可抵達北宜公路最高點的石牌。


跑馬古道北段。石牌至產業道路,長約700公尺。


石牌新立的「虎字碑」(複製品)。

我只走至上新花園而已,然後折返,走回猴洞坑溪,在溪畔休息。潭裡有苦花、石斑等小魚。 從古道南口走至上新花園,3.1公里的路,連休息,花了八十分鐘。回程走下坡路,輕鬆許多,便不覺得陽光酷熱,才約四十分鐘,就回到了登山口。雖然只走了跑馬古道的一段路,但走路的心情卻是涵蓋了整條的淡蘭古道,特別是在「淡蘭古道南線」,所謂的「北宜古道」之上。

現今的跑馬古道全長五公里,走在古道上沿途風光明媚,有小橋流水、還有豐富的林相,尤其在夏季時漫步於此特別涼爽怡人,您也能登高望遠,鳥瞰山腳下的蘭陽平原景色與屬於異鄉遊子們心靈的故鄉:「龜山島」。悠遊於跑馬古道上不僅讓您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僅存的木馬道、流籠索道、營地等遺址,更能讓您與先民的開墾史產生對話。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