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沒有地名的「同樂村」 獨居長者心中溫暖的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沒有地名的「同樂村」 獨居長者心中溫暖的家

門諾基金會結合企業 推獨居長者共餐成效佳

 2017-12-12 12:55
門諾基金會設置「同樂村」後,當地長者跟其他鄰居一起吃桌菜,讓長輩得到妥善照護。圖/門諾基金會提供
門諾基金會設置「同樂村」後,當地長者跟其他鄰居一起吃桌菜,讓長輩得到妥善照護。圖/門諾基金會提供

「一個人吃飯沒意思,很多人吃才開心」!門諾基金會與企業合作投入「東部弱勢長輩照護計畫」,除了為偏鄉長者送餐,今年在富里鄉東里村試行「同樂村」計畫,邀請獨居長者跟鄰居一起用餐,社工、照服員也會關心長者的健康情形,身心都受到妥善的照顧。

東里村一位獨居的潘阿公,常吃泡麵果腹,患有高血壓卻沒追蹤,也常忘了用藥,自從來到「同樂村」後,跟其他鄰居一起吃桌菜,心情變得開朗許多。

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呈現的是老年人或慢性病況比例的增加,少子化衍生而來的是老人生活照顧問題,也將是台灣社會未來所面臨的重大議題。台灣長期照護政策在今年有了大幅度的新增改版,「長照2.0」計畫便是因應高齡衍生而來的照顧問題,同時對於城鄉資源發展嚴重落差、相關服務資源待整合的問題,政府並鼓勵社福團體發展出因地制宜的照顧服務。

服務偏鄉中的偏鄉長輩,「同樂村」成為在地長輩的依靠重心 

門諾基金會執行長邱燕銀今受訪表示,「花東是地理的偏鄉、也是資源的偏鄉」,基金會從多年深入於東部偏遠地區的照護經驗深刻觀察到東部老人在照顧資源的匱乏,所以從「老人」生活照顧需求角度出發,日托、送餐服務,並先行試辦年「同樂村」、「行動辦桌車」與「部落廚房」。

邱燕銀說,對於一般人而言,吃,或許是件再簡單不過的日常活動,但對許多長者而言,卻可能是每日的困難挑戰或者迫於現實的簡單打發。老年人因生理功能退化或不便外出等因素,也祐獨自居住者,造成長者營養不足或隔離孤寂感,因此「共食」的概念便因應而生。門諾基金會設置「同樂村」,主要因花蓮富里鄉地處最南端、易因坍方道路中斷,當地長者迫切需要照料,因此建構長輩共餐及送餐的中繼站有其必要性。

東里村以往只有小型社區發展協會,村內沒市場或自助餐店等,常吃泡麵果腹的73歲潘阿公,有高血壓但沒人定期關心,自從門諾基金會設置「同樂村」後,潘阿公也在今年2月開始參與,回想起在「同樂村」跟其他鄰居一起吃的那桌菜,已很久沒吃到如此豐盛的飯菜,令他相當感動,而社工還會定期提醒他量血壓跟按時吃藥,兼顧營養跟健康。

潘阿公說:「一個人吃沒意思,很多人吃才會吃多吃的開心」,吃飽後若有剩下的飯菜,基金會同工就會打包,送餐給吳江、東里、萬寧等附近社區村里獨居長輩,長輩們清洗著自己的餐盤,就會在嘴邊說:「吃飽囉~金哆謝門諾小姐」。

「同樂村」照顧獨居長輩反應佳 增辦原住民鄉秀林鄉據點

邱燕銀執行長表示,「同樂村」,讓社區長輩得以外出參與社區活動,增加社會連結性、減少獨居風險與延緩失能、失智等慢性病惡化的風險,並開辦共餐服務,協助備餐困難民眾較完整的營養,降低民眾因為營養不良產生的生理惡化與疾病等問題,同時凝聚社區的連結性,共餐服務開辦後,每餐大約有25至30位社區長者與身障者一同吃飯,藉由各種服務輸送管道,協助老人在熟悉的社區中自然老化,使長者維持生活品質。

而開辦至今長輩與鄰里的反應佳,因此預計明年初將增設位於秀林鄉的「同樂村」,讓花蓮南北皆有「同樂村」據點,長輩能就近得到服務。

因應花東狹長地形,基金會也長期跟7-ELEVEN合作,自2004年起,因應不同的送餐區域、路線、對象等,共有四種送餐模式運作:第一、由基金會中央廚房「自製自送」,第二、針對較偏遠區域「結合在地商家」製餐及送餐志工,第三、針對假日(每週六、日),由40位門市店長組成「好鄰居送餐隊」,以門市協助送餐來補足缺口,第四、更偏遠區域則以仿照日照中心概念的「鄰里共餐」模式,設置服務據點。

門諾基金會設置「同樂村」後,當地長者跟其他鄰居一起吃桌菜,直呼「已很久沒吃到如此豐盛的飯菜」。圖/門諾基金會提供

 「同樂村」並提供健康諮詢、健康促進活動,讓長輩能就近得到照護。 圖/門諾基金會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