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在台港人應善盡公民責任 ─台灣港人看總統選戰的暖場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在台港人應善盡公民責任 ─台灣港人看總統選戰的暖場

 2019-05-27 17:25
移民到台灣的香港人帶著商業社會的訓練,看透中共的手段,無異將成為守護台灣的新力軍,這批移民的港人在政治立場上不聚焦在統獨,他們關心的是到底侯選人有沒有抗共的決心。圖/Pixabay
移民到台灣的香港人帶著商業社會的訓練,看透中共的手段,無異將成為守護台灣的新力軍,這批移民的港人在政治立場上不聚焦在統獨,他們關心的是到底侯選人有沒有抗共的決心。圖/Pixabay

韓國瑜訪港進入中聯辦一事,引來無論香港泛民、本土、獨派陣營中人或支持者投共/不妥當的批評,唯獨香港藍營及親藍營人士以韓為積弱多年的國民黨中的異數,出身為軍工子弟的韓短時間成為勢不可擋的韓流,令人刮目相看,心存期許,認為香港網絡上對韓的眾多非議者均無資格批評,事情愈演愈烈,最後獨派/本土派的青年和藍營人士甚至互嗆對方是「國民黨在港瓜牙」及「綠營的出口轉內銷」,筆者認為這都是雙方的妄想,無論對國民黨還是民進黨而言,香港早已不具戰略價值。韓流在短短幾個月似乎已有湧退的跡象,但想想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事突顯了一小撮異於「香港大中華膠」的香港深藍營存在,他們多為早年(戒嚴時期)有台灣生活經驗的人,帶有一種違反常識的執著,雖然不具阻力,但我們從最善意的同情地了解,總比謾罵來得更有意義。

移民的港人成抗共新力軍

台灣選舉近年在香港社運界被受關注,也許潛意識裡,那就是我們的「自由中國」,每次總統大選觀戰,就感到一絲慰藉.....「送中條例」使香港變天,移民台灣成了熱話,有些臉書的台灣移民專業,一天多了數百人,相對其他國家,無論是資金、文化、生活上的適應,移民台灣的門檻都相對較低,而移民到台灣的香港人帶著商業社會的訓練,習慣了光怪陸離的人事古惑、看透中共的手段,沒有台灣人吹捧政治偶像的瘋狂,無異將成為守護台灣的新力軍。這批移民的港人在政治立場上不聚焦在統獨,他們關心的是到底侯選人有沒有抗共的決心。

事實上,在台港人或港台兩棲的人在香港佔有相當數目。香港年輕人長期獲得台灣各大學收生上的優待,甚至可自動成為國民。這是早於台灣戒嚴時期,蔣介石對香港統戰的手段。今天回望,可說是成功的,因為曾受過中華民國教育的人,回港後基本上也認同中華民國,甚至情感上自然地刷了藍藍的底色。解禁後的台灣經歷民主進程、政黨輪替下的台灣人民,特別新生代,對於本土政治的覺醒,政治取態已從藍轉化為綠,綠營的出現對於曾在國民黨一黨專政下的寵兒---香港僑生,是一種不安,因為在政權爭奪下,那個曾給他們恩惠的國民黨原來被挖出那麼多瘡疤,黨如慈父給予香港僑生十足的照顧時,原來也是228事件中的殘暴者......如何處理這種心理上的不安?有兩條路,一是淡化它的惡點,二是從新認識、批判它。

港台原是一家親

對於一個殖民地來說,無論我們現在如何緬懷英治時期的光景,在當年,港人的身份只是透過不同於中國和台灣遮詮出來,故此身份主體是模糊的,筆者中學時聽曾留學台灣的老師說,當年每每升旗唱國歌時,都找到國家的歸屬感!筆者仍記得那個年代,偶然會碰上「提防共匪」的牆壁,每個大學生都要上軍訓課,同學會問你去過「北平」沒有? 97後香港「淪陷」,你們怎麼辦?香港學生聽了,往往心裡會嘲笑他們的封閉無知,就如我們覺得看電影前要先站立唱國歌一樣老土!當時學生都的身份證戶籍在學校,畢業後順理成章就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可持有護照。今天當「送中條例」如箭在弦上時,想想當年留學台灣的學生可謂「又食又拎」,民國政府送了大家一個救命錦囊。國民黨當年非常歡迎香港僑生回台,不只這樣,獲得台灣身份後,不限於直系親屬,甚至兄弟姐妹都可以依親關係來台定居入籍,這是非常寬鬆的,是把港人看成同胞的政策,而隨著1997的問題,加上民進黨上場,情況稍有改動,這是從本土政黨角度出發,香港人是親切的近鄰但再不是同胞,如除了直系親屬,不能以依親方式移台,大學港僑畢業後需回港兩年後再以一或兩年的居留才得以落籍等。然而無論如何,相對於其他地方,台灣對港人來台定居的政策仍是寬鬆,台灣人對香港人仍然是非常友善,港台在現實上是一家親。

命運共同體

回顧過去幾年,從台灣太陽花反服貿事件和香港雨傘革命,兩地社運界和民間的惺惺相惜,可謂兩岸「援聲」啼不絕、以至後來魚蛋革命逃避政治審判的李倩怡、在香港修定逃犯引導條例未立法前趕逃亡的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均以台灣為落腳點。這不是偶然,試看台灣現行的《兩岸條例》及《港澳條例》及其相關的命令,中華民國政府得基於政治考量專案許可中國大陸地區人民長期居留,對於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危害之港澳居民,得提供必要的援助並得經專案審查通過其長期居留的申請。這條條例令台灣被想像為香港抗爭的大後方。當港府強行通過「送中」條例,毫不掩飾「一國一制」的意圖,與此同時,習近平揚言2020年也是台灣大選之年統一台灣及拋出「一國兩制」,「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以及「要選國民黨,台灣變香港」的標語在網路政治群組中不斷流竄,港台在中國的壓迫下成了命運共同體,民間並從未如此靠近過。反之,在統治階層上而言,台灣政府的執政者早就放棄香港:在80年代中英討論香港97前途問題時,宋美齡建議蔣經國以中華民國政府名義,針對《中英聯合聲明》,發佈一單邊性鄭重聲明,97後,允許英國「托管30年」,期間要求英國增強香港立法局,行政局內民選代表主持掌握管轄港政府各階層施政機構。宋美齡指出「若我允30年托管以反統戰匪案,亦不可謂喪失權利也」。然而,此事蔣經國最後是不了了知。

香港藍營的精神分裂

老蔣敗走台灣也得假裝反攻大陸,少蔣老實,大力發展台灣經濟,最後解禁,為自己歷史留名,並促進台灣政治民主化,2000年國民黨在選舉中喪失了政權,更差的是2016年32位曾追隨過老蔣或少蔣的國民黨退休高官及軍中退役將領到中國聆聽習近平發表談話,起立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當然締造高潮的要待習近平把92共識說成一國兩制時,前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認為金門與廈門是共同生活圈,可作為「一國兩制」的過渡,以及韓國瑜步入中聯辦,一連串國民黨的衰敗,對於只忠精於國民黨的深藍人而言,只能駝鳥式的否認這是親共、甚至投共的行為,遇到質疑,他們論辯的邏輯水平是轉移視線,認為批評者對綠營是雙重標準,到了反綠不反共的地步,這種無論國民黨如何墮落,都守候著,希望有天黨內出一個英傑扭轉被奪權的心態,其實是愚忠、及不理智的情結。對一個國家的鐘愛是土地、文化、人際交往的真實情感,生活痕跡是真實的,但充滿權力遊戲的政黨卻可以變質,香港藍營每年71遊行隊伍中揮動青天白日旗 ,不會吝嗇「打倒共產黨」的口號,深惡厭絕香港民主黨走進中共在港設置的第二支管治力量「中聯辦」密室會談,但卻為韓國瑜行為說項,而事情只得到民主黨的林卓廷解說:此事無需過份解讀,只是禮節性拜訪。沒想到平常臭罵民主黨的藍營份子在此刻的知心友竟也只有民主黨,令人不得不感嘆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這種精神分裂的雙重標準除了把國民黨等同於民國的黨情結作祟,也沒法找到其他理由。

2020是台灣的大限?

中共對台灣政界、社會各行業、校園的廣泛滲透,媒體大半被染紅、報導欠缺國際視野,致使台灣人對中共通過經濟手段蠶食台灣的處境無感,若配以人口政策改動,如稱台灣人口老化,開放中國人才進台等,令台灣人口慢慢換血......這也是香港人正在經歷的事情,當親中的選民達到一定數目,總統選舉即使有民主機制也沒用。武統是一種愚蠢的方法,統一台灣更低的成本,只需找一個吳三桂,也就是棋局中的「點眼」,裡應外合,畢竟總統作為三軍總司令可令國防卸甲,這是為關鍵時刻的部署,萬一中國要出兵,美國沒法援助,因為總統是從民主制度選出,兩岸一家親,外人無從干涉!

台灣人在國防安全下進而希望社會經濟富泰,這也成了無論藍綠營執政者的當務之急,也是2020年總統選戰的論辯主軸。習近平說2020年統一兩岸,所以很多人宣傳2020年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的總統選舉,然而,為何一個民主國家的命運只依賴總統一人而不是制度?距離大選仍有7個月,對於政治社會議題,討論的氣氛欠奉,無論是藍綠營的支持者,留言多為無聊的互嗆,對人不對事。到底台灣20年民主經驗有沒有累積?公民醒覺如有增長,公民的責任不止於投票罷,群眾對統治者有沒有積極的監察?媒體藍綠分明成了政黨喉舌,國際新聞不多,中立的分析評論不足讓台灣人開拓視野,從更廣闊處審視自己在世界的位置。這方面香港在台的移民反而因為沒有歷史包袱,不會墮入情緒政治或被政客挑撥,加上香港習慣接收外媒資訊,和中國往來頻繁,甚了解中國官民的做事手段,中國是否真的如此強大,要靠攏取得經濟利益?我們心中有數。港人應把自己對台灣大選的看法多與當地朋友分享,我們因歷史距離而能有較客觀的分析,由此努力盡在台灣的公民責任。

未來靠的是公民而不是粉絲

中美貿易戰中已可預見全球貿易的秩序和供應鏈將會改變,台灣經濟發展前境就在於懂不懂得把握這時機。中美關係惡化,「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將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就是美台關係正常化,台灣與美國有邦交 。這是從1949年以來台灣未曾有過的大好形勢,政治和經濟從來不是政客口中可分開的,故此,未來總統的選舉,大家必需審視候選人有沒有:1,展示一個無需依賴中國,建立台灣自家品牌、提升產業質素、尋求中國以外,自由平等貿易協定的全盤經濟策略;2,堅守和美國的國防合作關係。

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和總統,台灣人民需要冷靜,用客觀標準量度心儀的候選人,畢竟我們都是公民而不是政客的粉絲,而罷免總統需要表決過三分之二的門檻,並不容易!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