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國際環保組織EIA抓到了/中國「破壞臭氧層」源頭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國際環保組織EIA抓到了/中國「破壞臭氧層」源頭

 2018-07-10 04:00
南極上空及其周邊臭氧層的大面積破洞景象,令人怵目驚心。圖片取自/美國NASA航空暨太空總署/Katy Mersmann
南極上空及其周邊臭氧層的大面積破洞景象,令人怵目驚心。圖片取自/美國NASA航空暨太空總署/Katy Mersmann

總部設在英國的《環境調查機構》(Th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EIA)表示,中國泡沫塑料生產行業,至今仍大規模使用違禁化學物質氯氟烴(CFC,烴讀做丁),用於建築「隔熱材料」發泡劑。科學家表示,這種可能破壞臭氧層的氣體排放量近來快速增加,情況令人憂慮。根據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繪製圖片發現,南極周邊與中心大遍地帶的臭氧層,持續遭受嚴重破壞。

《德國之聲》(DW)中文網報導指出,國際環保組織EIA的英國與美國分部,7月9日聯合發佈的調查報告內容指出,破壞臭氧層的CFC氣體排放量神秘大幅增加,主要源自於中國生產塑料發泡劑的工廠。

總部設在英國的環保組織《環境調查機構》(EIA)表示,分佈在中國10個省份內的18家工廠,承認使用了氯氟烴物(CFC);僅管該物質2010年已經在開發中國家遭到禁用。

今年5月間,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的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大氣層中三氯氟甲烷(CFC-11,氯氟烴物的一種),其減少量只有預期值的一半;這意味著,顯然有人非法使用該類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

該環保團隊掌握的資料顯示,東亞地區是重新產生該氣體的主要源頭。該氣體可能會破壞臭氧層,從而使得地球生物受到危險紫外線過度照射;另外,氯氟烴物(CFC)排放量增加,也很可能會危及臭氧層的復原能力。上世紀30年代人類研發氯氟烴作為製冷劑(如冷氣中的冷媒),由於大量使用該物質,導致地球臭氧層嚴重受到破壞。

自從發現臭氧層出現面積相當於北美洲的破洞之後,全球已經拉響警報。世界各國在1987年簽署蒙特婁議定書,禁止使用氯氟烴系列物質;其全名為《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2010年,連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全面禁止氯氟烴物。

中國建築行業的普遍隔熱材料

假扮成買家的EIA環保調查人員發現,中國塑料發泡劑生產廠商,大規模使用三氯氟甲烷(CF3Cl),因為這種原料的價格比替代品更為便宜,而且生產效率高。在中國興盛的建築行業中,發泡塑料主要拿來做為需求強大的隔熱材料。

EIA與中國企業管理人員的深入討論發現,此並非偶發單一現象,而是該行業在中國的普遍做法。EIA調查人員還表示,中國數家公司,甚至承認將違禁品氯氟烴輸出口到國外,其方法是申報貨物時,將氯氟烴(CFC)虛報為氫氟烴(HFC)或其他化學混合物。這可能意味著,一些承諾禁用氯氟烴的國家廠商,也可能偷渡進口破壞臭氧層的違禁化學物質。

中國是《蒙特婁議定書》的簽約國。北京政府表示,已在2007年全面停止氯氟烴的工業使用。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