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日本昭和時代引進台灣的家庭藥袋,幾乎以西藥為主,包含紅藥水、消炎粉、止痛散,不只解決台灣家庭缺乏醫療的困境,也使台灣擺脫古老漢藥煎煮的麻煩,使台灣醫療更邁向文明,在這些西藥中,令人而目一新的就是「虎標萬金油」,萬金油嚴格來說是中藥,這瓶萬金油是家庭藥袋不可少的一瓶,老一輩台灣人都可以隨口說出:「頭殼痛抹目眉,腹肚痛抹肚臍」,所指的就是萬金油。
談到萬金油,故事就多了,這瓶萬金油在1930年,由大稻埕永樂町迪化街的乾元中藥行代理,正式在台灣銷售,一罐30錢,買一瓶就可以到永樂戲院看戲,可能因為行銷方法正確,很快正式進入台灣家庭藥袋,成為必備良藥,而且深獲家庭喜愛,老台灣社會蚊蟲很多,於是萬金油成了防蚊的必備。
萬金油的發明人是胡文虎,胡文虎是福建人,戰爭時代,隨著父親逃亡緬甸避災,胡文虎的父親是草藥郎中,移居緬甸後,成立永安堂中藥行,1908年,胡文虎從父親手中接下家業,1913年發明萬金油,沒料到此藥居然風行半個亞洲,為胡文虎賺到第一桶金,1923年,虎文虎把事業移到新加坡,又推出八卦丹,但是,還是沒有萬金油好用,根據台灣家庭老藥袋裡面說明:萬金油除了塗抹以外,還可以口服,說明上說:「遇到突然中風,可以把油膏和開水中和之後吞服」,但是,很少人這樣使用。
1932年,胡文虎把公司移到香港,1937年還在廣東成立分公司,事業越做越大,並且跨足其他事業,1949年,國共內戰中,胡文虎的廣東公司被共產黨佔領,從此胡文虎痛恨老共,在朋友鼓勵下創立《星島日報》,並以反共為終生事業,《星島日報》創辦時,這四個字還獲得蔣介石的墨寶。
《星島日報》是亞洲地區華人必看的報紙,影響力很大,但是,胡文虎下一代接手後,時代環境已經改變,隨著中國崛起,報紙也易主,中共對馬來,新加坡華人社會的影響力增大,星島日報也受到影響,從反共立場走向左傾,而唯一沒有改變的還是虎標萬金油。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