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家:新冠病毒抗體存留期不足以實現群體免疫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家:新冠病毒抗體存留期不足以實現群體免疫

 2020-07-15 13:27
英國一組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所產生的抗體,在體內存留的時間,可能不足以產生群體免疫效果。示意圖/Pixabay
英國一組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所產生的抗體,在體內存留的時間,可能不足以產生群體免疫效果。示意圖/Pixabay

在紐約市兩個受新冠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少數族裔社區,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呈陽性。醫學專家說,雖然人類有可能建立對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但是感染後所產生的抗體在體內存留的時間,可能不足以實現群體免疫。

在紐約經營幾十家診所的「CityMD」上星期向《紐約時報》等媒體證實這一數據:在紐約市皇后區科羅納的一家診所,有超過68%的人抗體檢測結果呈陽性;而皇后區傑克遜高地的另一家診所,也有56%的人抗體檢測呈陽性。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些數據表明,雖然美國一些少數族裔和勞動階級社區受新冠病毒的打擊最嚴重;但是這些社區可能成為美國最早建立新冠病毒免疫力的群體。這一分析再次引發公眾對建立新冠狀病毒群體免疫可能性的思考。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安全中心高級學者阿梅什·阿達利亞醫生(Amesh A. Adalja)對美國之音表示,群體免疫是有實現的可能的。

「但是,在沒有經歷和維持高死亡率和高住院率之前,群體免疫是不太可能建立的。就目前情況來看,只有通過可用疫苗,才有可能實現群體免疫,」 阿達利亞醫生說。

流行病專家、喬治城大學醫學院教授劉成龍認為,對新冠病毒產生群體免疫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首先,自然的群體免疫,需要人群中大多數人感染。考慮到該病毒的毒性,大多數人感染,也就意味著大量的人生病甚至死亡,這對整個社會來說成本可能非常高昂,」 他說。

劉成龍介紹,瑞典在疫情之初採取了建立群體免疫的策略,但後來不得不進行調整;因為群體免疫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病人感染這種病毒後所產生的免疫力需要持久。

「如果產生的抗體中和作用不明顯,在體內存留的時間不長,都很難產生好的群體免疫效果,」劉成龍說。

與此同時,英國一組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所產生的抗體,在體內存留的時間,可能不足以產生群體免疫效果。

倫敦國王學院科學家的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同業評議,於7月11日刊登在《印前》(Preprint)網上刊物「 medrxiv.org」上。英國科學家對90多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免疫反應進行了縱向研究和分析,發現抗體水平在患者出現症狀三星期後,達到能夠消滅病毒的峰值,隨後迅速下降。

研究報告的提要寫道:「在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症狀出現10-15天後,大多數感染者體內可以檢測到對新冠狀病毒(SARS-CoV-2)的抗體反應。然而,由於這種病毒是最近在人類中出現,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抗體反應能維持多久,或者抗體是否能夠提供防止再感染的保護。」

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倫敦國王學院高級講師凱蒂·多雷斯博士(Katie Doores)接受英國《衛報》獨家採訪時表示,人類能產生對病毒的合理抗體反應,但它會在短時間內減弱,而且取決於抗體峰值的水平有多高,從而決定了抗體在體內停留的時間長短。

「感染病毒所能夠提供的抗體反應的最佳情況:如果感染病毒後的抗體能夠在體內留存2到3個月的話,那麼這是疫苗可能達到的同樣效果,」多雷斯博士說,「因此只注射一次疫苗是不夠的,可能還需要加強注射。」

這份未經同行評議的研究報告作者稱,「在考慮廣泛的血清學測試、防止新冠病毒(SARS-CoV-2)再感染,以及疫苗保護的持久性方面,這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霍普金斯大學的阿達利亞醫生對美國之音說,根據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傳染性情況,對該病毒實現群體免疫的門檻(閾值)是:「60%的人口已經獲得免疫保護」。

不過,流行病專家劉成龍對美國之音表示,實現群體免疫沒有統一的標準,通常和疾病的傳染特性密切相關。有些疾病70%左右人群有免疫力了就可以,另外一些疾病可能需要90%以上。

「但有些傳染病可能根本就沒法形成群體免疫,」 劉成龍說。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