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庚醫院兒科團隊近來針對579名新生兒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剖腹產會影響新生兒免疫激素反應以及咽喉帶菌率,而這兩項因素都已被證實,將會增加兒童未來發生氣喘或過敏疾病的機會。
基隆長庚新生兒科醫師廖穗綾指出,過去幾年,全世界的剖腹產率大幅增加,從2000年的12%上升至2015年的21%。而台灣近幾年剖腹產率更高達32-34%,排名世界前三。而氣喘和過敏性疾病是目前兒科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2014年推估國內約有16萬5千多名12歲以下兒童罹患氣喘,對於病童家庭及社會所造成的負擔皆十分可觀。
基隆長庚兒科兒童氣喘與免疫形成機轉(PATCH)團隊因此展開研究,想探討剖腹產是否與嬰幼兒氣喘或其他過敏性疾病有關?以及是否會改變新生兒的免疫功能?
這項研究共針對579名新生兒,其中剖腹產209名、自然產370名,在新生兒出生後收集臍帶血白血球檢測先天免疫激素反應,於1個月、6個月和12個月大時檢測咽喉帶菌率,於6個月和12個月大時安排嬰幼兒進行肺功能檢查,每次回診並都填寫過敏相關問卷。
結果顯示,剖腹產寶寶臍帶血免疫激素反應明顯比自然產寶寶來得差。研究也發現,剖腹產寶寶從1個月大時的52%咽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率,到1歲時咽喉仍有高達23%的帶菌率;相對於自然產寶寶1個月時的57%咽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率,至1歲時已降至15%。肺功能檢查結果顯示,剖腹產寶寶在1歲時也功能亦比自然產寶寶來的差。問卷結果亦顯示,剖腹產寶寶在1歲內發生喘鳴的機率,是自然產寶寶的1.6倍。
廖穗綾認為,剖腹產寶寶免疫激素下降推究原因,可能是經由剖腹產出生的新生兒因為缺乏生產擠壓的壓力,因此導致免疫激素反應的下降。而周產期先天免疫激素反應的改變,可能影響免疫功能,造成過敏體質。
此外,新生兒因為沒有母體陰道益菌的暴露與抑制,因此咽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率會比自然產寶寶來得高。咽喉帶菌數高,已被證實會增加未來兒童氣喘的機會。
廖穗綾表示,此研究結果可以證實,剖腹產會影響新生兒的免疫功能及咽喉帶菌率,進而增加未來發生氣喘或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因此呼籲懷孕的準媽媽,情非得已,不要選擇以剖腹產的方式生產。此重要發現已刊登於2017年8月的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
研究還發現:寶寶1歲前攝取多樣副食品可降低過敏風險
另外,基隆長庚兒科團隊也針對272名嬰幼兒進行研究發現,寶寶1歲前被餵食含有易致敏性的副食品種類越多,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越低。研究團隊推測,由於嬰幼兒的腸胃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且具有可塑性,藉由早期接觸多種食物抗原引發口服耐受性,影響嬰幼兒腸道免疫系統,可能降低兒童早期過敏體質的風險。
基隆長庚兒童胃腸科醫師花曼津希望藉此研究結果,作為台灣父母餵食嬰幼兒原則的參考,同時鼓勵父母儘量在寶寶1歲前提供多樣化的副食品,也不要害怕嘗試易致敏性的食物,例如水果、蛋白、蛋黃、魚、有殼類海鮮、花生等六種易致敏性食物。
花曼津提醒,餵食這些易致敏性的食物時,應注意寶寶吞嚥狀況,花生、堅果類需事先研磨處理避免嗆咳;一次一樣,連續幾天,看看寶寶有無過敏反應,沒有的話再嘗試另外一種。若是寶寶皮膚出現疹子、嘔吐、腹瀉等情形,可能就是過敏反應,應停止餵食並儘快送醫治療。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2017年11月份國際知名期刊「兒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