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三井倉庫保存案爭議不休,日前進行第4次文資審議,各方論戰無共識,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最後裁示三井倉庫「暫時移置」,並承諾後續文資保護和努力交通減量優化。民團及學者表示無法接受,反諷指北市府趁就職典禮當天強行通過遷移案,跟劉政鴻拆大埔張藥房一樣是「天賜良機」。
三井倉庫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洋式建築歷史建物,位在台北市忠孝西路與延平北路口(原北門町)。近來由於台北市府預定推行「臺北府城門-北門周邊廣場改造計畫」必須移置該建物,引起文資團體的反對,目前,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歷經3次審查、1次公聽會仍未有結論,20日就職典禮當天再度舉行會議討論,並針對第2案(北市府主張、遷移三井倉庫)以及文資團體所提的第11案(現地保存)進行詢答及討論,討論過程長達四小時但多方仍然難達共識。
根據《焦點事件》報導,所有文資委員發表完意見後,鄧家基仍如前幾次文資委員會,希望由他裁定「多數共識」,不願進行表決。鄧說,以委員發言狀況跟過去討論,「多數共識」為方案二,將以此作為結論。但鄧家基做出「結論」後,多名委員表示意見,有委員認為這不算「多數共識」;有委員認為鄧家基的舉動,是意圖強行通過市府方案;有委員認為文資委員的原則還是文資價值,若要文資委員做出遷移的結論,對委員傷害太大,最大讓步是回到2012年文資委員會的「附帶建議」。最後,鄧家基裁示,今日結論為「尊重」2012年三井登錄歷史建築的「決議」,三井倉庫可暫時移置保存。
過去大力主張保留的文資團體「搶救北北三」在決議宣布後,代表林奎妙表示對結果很失望,三井在「從歷史建物提報為古蹟」的過程中,有很多瑕疵。接下來會繼續提出訴願。
「搶救北北三」指出,整格文資審議過程中,主席鄧副市長不顧現場有委員反對府案,未經過表決直接以「府方第二案為『共識』」作結。被文資委員反對後,改以「文化局101附帶決議讓三井遷移」達成共識。問題是,101年是附帶建議,不是附帶決議,「如果要以101附帶建議通過,那這個多次審議、一次公聽會的過程又算什麼?」
「臺北人選出競選口號『改變成真』的柯市長,市長又說改變臺灣從臺北開始;改變臺北從文化開始。」文資學者凌宗魁說,然後現在市長說遷移文化資產交通較好解決,完全服膺戰後以車行道路為規劃本位的發展價值。
凌宗魁說,從林安泰古厝、臺北工場、南港煙囪、專賣局球場、臺汽北站、齊東街53巷9號、下內埔營舍、內湖統治倉、內湖庄役場、明治橋、新生北路3段62巷27號、松山菸廠育嬰室、艋舺王宅二進遺構、南港瓶蓋工廠,過去數十年來臺北市因為交通、商業開發和公共建設而面臨搬遷、重組、意象復原的文化資產多不勝數,還不包括連文資身分都不可得就消逝的案例,三井倉庫若遷移,也不過就是加入這個總是犧牲文化的歷史脈絡裡而已,「柯市長也不過就是繼承過去對待文化資產多數市長的一貫態度而已,那麼到底改變了什麼成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