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陷入停滯,但中央與地方政府舉債卻越來越高,民進黨立委許添財27日於立院院會質詢時抨擊,原本舉債應該用在經濟發展上,不過從數據上來看卻發現舉債越多但經濟發展卻不如預期,甚至呈現「倒退嚕」的現象。對此財政部長張盛和認為,這些數據的變化凸顯了我國在法律義務支出上已經排擠了經濟發展支出的結果,但許添財則批評,雖然人事支出是法律義務支出,但政府應該想辦法減少浪費,有效運用人力,否則舉債分配與經濟發展失衡將更嚴重。
許添財今日在立院院會總質詢時表示,觀察近年中央與地方政府舉債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竟然呈現相反的走勢,尤其是六都更是出現舉債競賽,實際上是在拼舉債而非拼經濟。
他表示,2011年到2014年,中央一年期以上債務成長率成長3.56%,但六都卻成長6.44%,其他各縣市不含鄉鎮公所則是0.19%。但這是符合公債法上限要求下的結果,因為舉債空間不夠,各級政府也想辦法從其他管道舉債。
許添財說,最簡單的資金調度管道,就是向特定用途專用存款或基金借調資金,而根據統計,中央向特定用途專用存款或基金借調資金,2013年有1729億元,至2014年便達1869億元,成長8.1%;但五都(當時尚未有六都)則由983億元增加至2231億元,成長高達127%;至於其他縣市鄉鎮公所則由591億元增加至725億元,成長22.7%。
再由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教科文支出與經濟發展支出佔預算比來看,中央從40.97%降至38.42%,六都從52.04%降至48.72%,其他縣市從52.63%降至50%,對照這幾年經濟發展的狀況逐漸走下坡,顯然各級政府舉債對經濟發展上並沒有顯著的貢獻,但卻經常看到人事的浮濫與浪費。
不過行政院長毛治國則認為,除了今年之外,這幾年的經濟成長並未比以前差,無法接受經濟成長退步的說法。而財政部長張盛和則強調,這份數據其實顯現了台灣當前歲出結構的僵化,也就是法律義務的支出(如人事成本)已經擠壓了經濟發展的支出,因此財政部才積極推動改革。
許添財則認為,2011~2014的年平均成長率比2007~2010相對低了很多,這是事實,但行政院卻陷入經濟成長率計算的迷思,再加上成長速度越來越慢,也導致無資本無法累積,同時技術進步、人口成長或人力素質,保證再生產再投資的擴張與提升效果也有限,國際競爭力相形見絀,造成經濟沉淪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