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經濟學者謝長泰、香港中文大學學者宋錚等人日前發布一份研究報告,中國2008-2016年期間公佈的GDP增長平均每年被高估1.7%,2016年實際的儲蓄率也比政府公佈的數字低7%。報告結果也顯示,中國的經濟放緩可能比官方公佈的程度更為嚴重。
經濟學者7日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發布的報告以「剖解中國的國家數據」(A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Accounts)為題,據中國政府公開的數據,以及作者取得製造業增值稅的數據,然後用來與官方公佈的工業生產增長相互比較,得出推算結論。
報告中說,中國的國家數據是根據地方政府上報而來,但是由於地方政府達到增長和投資目標就會得到獎勵,因而促使地方政府虛報數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再調整地方政府上報的數據,來計算國家的GDP增長率,但2008年以後,地方政府的數據越來越扭曲,但國家統計局沒有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報告說,如果去除虛增部分,則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減緩的程度要比官方數據顯現的更加嚴重。此外,投資和工業產出也被嚴重高估,因此消費和服務業的官方數據更為可靠。
學者推估,在2008年至2016年之間,中國的名目國內生產毛額(nominal GDP)成長率每年大約被虛報1.7%,因此2016年的經濟規模應該比官方數據小12%。同期的GDP成長率也被浮報大約2個百分點。
中國去年的GDP成長6.6%,創下1990年來新低。報告指出,中國真正的經濟放緩程度可能比官方宣稱的更加嚴重。雖然報告是針對2008年至2016年的中國經濟數據進行分析,不包括去年度GDP數據,但若去年虛報程度和2016年相同,中國去年的實際GDP大約要從官方宣稱的90兆人民幣,扣掉約10.8兆人民幣(約1.6兆美元)
不過彭博社報導指出,彭博經濟學家奧爾利克(Tom Orlik)對這篇報告的結論抱持審慎態度。他認為,中國國家統計局1990年代以來大刀闊斧的去除地方虛報數字的影響;地方官員誇大投資成果與眾所周知的中國資本支出增加太多的講法,二者很難比較。奧爾利克說,這篇報告的作者根據稅收來估算真正的GDP,這種推算未必會比其他官方指標更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