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影音】「作伙搧海風」高雄歷史博物館「永安彌陀特展」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影音】「作伙搧海風」高雄歷史博物館「永安彌陀特展」

 2017-10-18 20:55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作伙搧海風-永安彌陀特展」今開展。(圖/陳俊廷)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作伙搧海風-永安彌陀特展」今開展。(圖/陳俊廷)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史博)「作伙搧海風-永安彌陀特展」今18日(三)在謝銘祐演唱《魚毋知》、《行》兩首富有感情與地方特色的歌聲中正式開展!

「作伙搧海風-永安彌陀特展」是高史博第十檔特展,集結區公所、漁會等行政機關及社區發展協會、文史協會等在地團體之力,展示豐富的地方文物,重現永安彌陀兩地的歷史發展及多元人文風貌。

「作伙搧海風-永安彌陀特展」今10月18日(三)開展,永安區區長吳茂樹、彌陀區區長羅長安與在地文史工作者鈞隆重出席開幕式,謝銘祐演唱《魚毋知》、《行》二首歌曲,藉由影片引領觀眾前進北高雄的兩個沿海小鎮,欣賞綿延海岸線、藍色魚塭,與古厝聚落交織而成的漁村景致,安靜樸實卻又充滿生命力。

永安區區長吳茂樹表示,永安區自1976年開始養殖石斑魚,年產量有20億佔全國生產量近五分之一,他邀請各界一起參加今年11月「石斑魚文化節」與明年的「天文宮文化節」;彌陀區區長羅長安則說,彌陀區的虱目魚文化節是高雄市悠久的產業文化節,歡迎大家11月也到彌陀登漯底山、體驗漁村風情。

高史博秘書曾宏民致詞時表示,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之後,為讓高雄市民與各界深入認識原高雄縣各鄉鎮風貌,策劃「展高雄」系列展覽,本次從自然景觀、產業經濟、地景藝文方面展示高雄市彌陀與永安豐富的養殖漁業。

「作伙搧海風-永安彌陀特展」展場依自然景觀、經濟產業、地方人文等主題,分成「來去永安與彌陀」、「鹽田濕地,漯(ㄊㄚˋ)底月世界」、「魚塭裡的美味」、「漁港遇見浪漫」、「海邊人文很藝術」、「守護討海人」、「搧海風、呷海味」等7大單元。

位於臺灣西南沿海的永安與彌陀,以阿公店溪為界,原屬蟯港內海的一部分,早期沙洲、潟湖遍佈,居民多從事漁撈,並於內海圍築魚塭及開闢鹽田。

彌陀區舊稱彌羅港,是臺灣皮影戲文化的重鎮,更是「虱目魚的故鄉」,虱目魚養殖佔全區魚塭五成以上,年產量高達六百萬斤,一年四季均可出產肉質肥美的虱目魚;另一方面,自古老塭名中選定「永安」為鄉名,有「石斑魚故鄉」美稱的永安區1950年從彌陀鄉分立,歷經數百年來的天然淤積,內海水域縮小,加上發電廠、漁港、防波堤等多項人工建設,改變了臺灣西南沿海的地貌,但不變的是居民與海共存的生活方式。

高史博「展高雄:作伙搧海風—永安彌陀特展」邀請大家走進高雄養殖漁業重鎮,聽石斑魚的成長故事,看烏樹林鹽場如何轉化為永安濕地、品味虱目魚全餐,登漯底山欣賞惡地風情。展期自106年10月18日展出至107年7月16日,詳情請見高史博官網(http://khm.org.tw)或臉書搜尋高史博,永安「石斑魚文化節」、彌陀「虱目魚文化節」可洽永安區公所與彌陀區漁會。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