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晨起閲報,「許博允性騷擾女聲樂家 判刑3月定讞」赫然觸目!
筆者錯愕的不是許博允先生的判刑定讞,而是該篇報導文文始所記載:有「台灣演藝之父」稱號的新象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筆者在終戰後,台灣尙處「音樂沙漠」的1960年代,就投身樂教推展工作,迄今逾半世紀之久,從未聽過有這麼崇高榮耀的稱號。
這則新聞見報後,藝文界(特別是音樂界)人士議論紛紛;除了許博允性騷擾女聲樂家事件成了熱門話題之外,也對許博允有「台灣演藝之父」這個稱號討論、質疑;是什麼時候開始許博允被尊稱為「台灣演藝之父」?是誰率先提出這個崇榮的稱號?應該不會是許先生自稱放話的吧?!或是出自於媒體無冕王(后)的聳人聽聞之作?
台灣音樂演藝歷史回顧
台灣音樂因歷史進程的影響而發展,包括:原住民族音樂、漢族民間音樂,以及西(洋)式新音樂。
早在17世紀,台灣就曾經被西班牙與荷蘭佔領,西洋音樂隨著教會傳教,逐漸在台灣散佈。但直到1860年代滿清與英、美、法列強簽訂天津條約後,才趨於落實生根。基督教會在南部設立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長榮女中;在北部淡水設立牛津學堂、淡水女學堂、淡水中學。禮拜、敬拜讚美首重音樂,各校都設有音樂課程。
1895年日本開始統治台灣後,為管理與溝通的方便,執行曰語教育並培養師資,在台北芝山岩設立教員講習所,後來改為台北國語學校。學校也設有音樂科。教會和日人設立的學校,培育了台灣早期的優秀音樂家。
日治時代,早期雖有張福興創立管絃樂團,陳清忠組織淡水合唱團,李金土組有明星混聲合唱團,也有小提琴、鋼琴的獨奏與重奏和聲樂獨唱與重唱之類的音樂會,但都屬隨興的組合和演出,活動稀少。
對台灣新音樂推展有重大影響的音樂活動:
1. 鄕土音樂訪問團
1934 年(約昭和9年)6月,旅日東京台灣留學生為主體組織的「東京台灣同鄉會」成立伊始,為調劑乾燥無味的台灣社會,宣傳該會設立的目的,籍以喚起父老姐妹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台灣的文化起見,於7月網羅了旅東京的台灣音樂家,組織了鄉土訪問團,趁著暑假返台,歷訪全台各地舉行鄉土訪問演奏會,由楊肇嘉帶領。團員有:高慈美(鋼琴)、林秋錦(次女高音)、柯明珠(女高音)、陳泗治(鋼琴)、林澄木(男高音)、林進生(鋼琴)、翁榮茂(小提琴)、江文也(男高音及作品發表)、李金土(小提琴)等,巡迴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及高雄演出。此為台灣首次大規模巡演,獲得熱烈迴響。
2. 賑災義捐巡演音樂會
1935年4月21日,新竹、苗栗、台中地帶發生空前大地震,災情慘重。當時台灣新民報為本土唯一曰刊言論機關,該報幹部羅萬俥、林呈祿、楊肇嘉、蔡培火等人發動網羅全台音樂藝術家的賑災義捐巡演音樂會。同年7月3日到8月21日在全台主要36市鎮義演37場。演出人員有:高慈美、林秋錦、高約拿(口琴)、盛福俊(男中音)、蔡淑慧(小提琴)、林澄木、李金土、高錦花、陳信貞(鋼琴)、林進生,以及日人三浦富子(女高音)、渡邊喜代子(鋼琴)、原忠雄(男中音),甚至在台的洋人宣教師戈爾特(男聲獨唱)、麥金敦(鋼琴伴奏)、麥克勞特(鋼琴)、藍都露斯夫人(鋼琴)等。
3. 「有忠管絃樂團」偕聲樂家林氏好賑災義演音樂會
1935年5-6月,巡迴台南、台東、花蓮等地舉行賑災募款音樂會。演唱台灣民謡與曰本民謠,義大利民謠〈歸來吧!蘇連多〉(Torna a Surriento)、藝術歌曲〈野玫瑰〉(Heidenroslein)及歌劇《風流寡婦》(The Merry Widow)、《賽爾維亞理髪師》(Il Barbiere di Siviglia)選曲。
李金土教授在其「樂教三十年」文中,提及二戰前常有日人或西洋著名音樂家來台訪問;但文中他只有提到日本的著名音樂家:提琴家田中英太郎夫妻、提琴家橋本國彥、女高音關屋敏子、鋼琴家高木東六,以及著有國際聲譽的男高音藤原義江,和曾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長期與一代男高音歌王卡羅素(Enrico Caruso,1873-1921)同台共演,被歌劇作曲家浦契尼(Giacomo Puccini)譽為「唱作俱佳,是悲劇的蝴蝶夫人最理想的演唱者」,真正享譽歐美的女高音三浦環。卻沒有提到任何西洋著名音樂家的名字。筆者搜索資料,也找不到有西方著名音樂家來台演出的記載。
音樂沙漠裏崛起的演藝機構
戰爭(二戰與國共內戰)的摧殘,使台灣在1950-60年代仍處於接受「美援」的貧窮弱國境地,經濟力的薄弱,使音樂藝術喪失活水,無力成長發展。在音樂演藝方面,沒有國際一流音樂家𦲷臨獻演,只有零零星星本地音樂家辛苦自辦的音樂會或學生的成果發表會;沒有適當的演出場地,只有曰本人留下來的老舊不堪演奏樂器;沒有音樂演藝事業制度,更談不上有經紀公司、經紀人的存在。音樂園地一遍荒蕪,樂壇上景況淒涼,可謂為「音樂沙漠」「文化沙漠」時代!
「遠東音樂社」應運而生
1955年「空中交響樂團」(Symphony of the Air)在美國國務院文化交流節目項下,由指揮家約翰笙博士(Dr. Thor Johnson,1913-1975)率領,巡迴亞洲演出,台灣為其演出之一站。這個當年聲望高居交響樂團「至尊」地位的樂團來訪,震撼了音樂荒漠脊地的台灣;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有躋身世界頂尖管絃樂團之林的交響樂團與指揮家𦲷臨演出,令音樂界人士與一般愛樂大眾興奮、期待與銘感!
空中交響樂團來台演出,對台灣而言,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美好禮物。可是美則美矣,立刻就突顯了台灣音樂水準低落與環境貧瘠的難堪窘境;首先要面對的是沒有經紀制度,沒有經紀機構,沒有經紀人,沒有人能夠承辦!此外,也沒有適當的演出場地!
攸關國家顔面,再困難的問題也要解決。威權獨裁體制下,政府好辦事,音樂會由蔣夫人(宋美齡)領導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主辦,一聲令下,發動了國防部、聯勤總部、台灣省財政廰⋯等七個政府機關,在音樂有識之士江良規博士指導與美國新聞處官員Lin Arison協助下,「空中交響樂團」演奏會,順利於6月1日晚八時在台北三軍球場舉行。
戰爭造成人類的悲慘與痛苦。戰後,促使各國人民與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關懷與友誼,因而蔚為風潮。國與國之間的藝術文化交流活動曰益頻繁。台灣政府與音樂界迫在眉睫,燃眉之急的是繼空中交響樂團之後,美國國務院文化交流音樂藝術節目,將陸續源源而來台灣演出;法國也傳來有所謂「文化使節」、「音樂大使」之類的藝術節目推出;德國方面也有「哥德學院」安排的藝術節目。在台灣欠缺演藝經紀制度,沒有經紀機構,急需建立的狀況下,政府與民間熱心藝術文化人士,終於醖釀產生了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家音樂藝術經紀機構「遠東音樂社」。
盱衡當時的台灣,政府掌權者和音樂界人士,咸認為「黨政關係」極為良好(這在蔣家威權統治時代,是事業有成必備的要件),經營業務與音樂家、樂團旅行巡迥演出有所關聯的旅遊業,酷嗜音樂,有極高鑑賞力,又留學音樂先進國家,對德國音樂演藝事業有所認知瞭解的江良規博士,是為台灣開創音樂藝術經紀事業的最佳人選。於是在音樂同好,交情匪淺的戴粹倫教授等人士建議敦促下,江良規博士展開了籌備工作;江博士撥出他所經營的「遠東旅行社」部分辧公桌與人員,負責音樂會的事務。民國47年2月1日,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家音樂藝術經紀機構「遠東音樂社」(FAR EASTERN ARTISTS MANAGEMENT)正式宣布成立,開始業務營運。
為紀念「遠東音樂社」成立,特爾別在2月20日起,一連四天舉辦四場音樂會,計有:
美國男中音瓦菲爾德(William WARFIELD)演唱2埸、法國小提琴家傅尼爾(Jean FOURNIER)和美國鋼琴家哈羅德 · 康(Harold CONE)各演奏1場。
事實上「遠東音樂社」在正式掛牌成立前的籌備階段,就以「遠東旅行社」(FAR EASTERN TRAVEL. SERVICE)名義承辦過六項九場鼓起音樂熱潮,極具音樂史意義的重要音樂會了:
1. 大提琴泰斗——彼雅蒂葛爾斯基(Gregor PIATIGORSKY,1903-1976)
2. 大都會歌劇院女高音——史蒂蓓爾(Eleanor STEBER)
3. 旅美著名男中低音(Bass-Baritone) 歌唱家——蘇義桂---接受教育部長頒贈中華民國史上第一枚藝術金章---舉行演唱會五場。
4. 「世紀之音」——瑪麗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
5. 義大利男高音——殷芬天諾(Luigi INFANTINO)
6. 豎琴家維多(Edward VITO)、長笛家羅拉(Arthur LORA) 聯合演奏會。
此外,1957年1月也舉辦了三場轟動一時的「舊金山芭蕾舞團」(San Francisco )演出
「遠東音樂社」成立紀念音樂會後所舉辦的重要音樂/舞蹈活動 :
1. 比利時 麗汀-畢蒂伉儷Janie REDING & Henry PIETTE 雙鋼琴演奏會
2. 美國小提琴家 威爾克Maurice WILK獨奏會
3. 法國鋼琴家 李雷曼Charles M . LILAMAND 獨奏會(二度訪台演奏)
4. 紐約小型交響樂圑New York Little Symphony Society 演奏會(三場)
5. 美國 黑人金門四重唱團 演唱會
6. 美國 狄伽登爵士樂團 演奏會(二場)
7. 法國女小提琴家 波鳳Brigitte H. De BEAUFOND 獨奏會(二度訪台演奏)
8. 美國鋼琴家 郝齊克Walter HAUTZIG 獨奏會(二度訪台演奏)
9. 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女中音 蒂朋Blanche THEBOM. 獨唱會(二場)
10. 日本男高音 藤原義江、女高音 砂原美智子 聯合演唱會(五場)
11. 小提琴大師 奧立夫斯基Julian OLEVSKY 獨奏會
12. 維也納合唱團VIENNA ACADEMY CHORUS 演唱會(五場)
13. 波士頓交響樂團 演奏會(二場)
14. 小提琴大師 瑞奇Ruggiero RICCI 獨奏會(二度訪台演奏)
15. 旅美小提琴家 馬思宏、鋼琴家 董光光伉儷 聯合演奏會(三場)
16. 鋼琴大師 塞金Rudolf SERKIN 獨奏會
17. 旅越女小提琴家 馮福珍 獨奏會(二場)
18. 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演唱會(二度訪台,演唱會八場)
19. 瑞士小提琴家 卡楠Blaise CALAME 獨奏會(李富美鋼琴伴奏)
20. 阿根廷 吉他名家 高絲妲 獨奏會
21. 奧國 安琪家庭音樂團THE ENGEL FAMILY 演唱會(二場)
22. 英國 甘乃迪絃樂三重奏JOHN KENNEDY TRIO 音樂會
23. 墨西哥鋼琴家 卡漢Jose KAHAN 獨奏會
主辦的重要舞蹈演藝活動:
1. 舊金山芭蕾舞蹈團(三場)
2. 茱碧麗Jubilee現代舞團 ( 三場)
3. 美國 愛琳舞蹈團(二場)
4. 美國 李蒙現代舞蹈團(公演三場)
此外,另有:
白雪溜冰團、澳洲游泳隊、美國哈林籃球隊的表演。
1965年江良規博士病重退休,「遠東音樂社」贈送移交張繼高接辧。1967年7月8日,江良規博士病逝台北宏恩醫院。
「愛樂-樂府 」音樂社
台灣的演藝團體、社教機構或營利企業,以「愛樂」(Philharmonic)為名,始自1965年,由一群愛好音樂的青年所成立的音樂機構「愛樂公司」。公司轄下分設「愛樂書店」、音樂雜誌〈愛樂月刊〉音樂經紀機構「愛樂音樂社」及「台灣樂器公司」四個部門。
〈愛樂月刊〉於1966年3月1日創刊。1960年代台灣的古典音樂尙處於啟蒙時代,階段性功能的需要,雜誌內容以推展普及樂教為主;報導國內外音樂動態、訊息,介紹樂壇風雲人物、音樂新知、新觀念,教導樂理、名曲曲式分析與欣賞解說,甚至提供音樂典故、音樂故事與軼話之類的趣味性文章,一切以引導入門,得窥音樂堂奧為要務。
「愛樂書店」由陳義雄出任執行編輯,出版許多音樂書譜,最具代表性的有精裝三巨册為一套的〈愛樂叢書〉:《歌劇欣賞解説全集》、《交響曲欣賞解説全集》與《管絃樂欣賞解説全集》,和為數多達三十多册圖文並茂的〈愛樂文庫〉,以及附有詳細解說文的《舒伯特藝術歌曲全集》、《舒曼藝術歌曲全集》、《德國藝術歌曲全集》、《西北民謠》及《台灣民謠》。此外,亦首先引進出版巴爾托克(Bela Bartok)《小宇宙》等各類教材與管絃總譜。
終戰後初期,台灣處於「文化沙漠」的時代,市面上找不到音樂書譜。「愛樂書店」創台灣史紀錄,大量出版的音樂叢書、文庫、樂譜與教材,使音樂學子和愛樂大衆得以吸取音樂學識。資深音樂節目主持人田芸女士,在專訪陳義雄時讚揚說:「學生學習音樂,中文書籍就從你們的努力開始⋯」
「以有聲音樂活動,補助文字宣揚之不足,相輔相成推展樂教」是「愛樂音樂社」(Philharmonic Artists Management)—1974年改組更名為「樂府音樂社」(Pro Musica Artists Management)—成立的主旨。是繼「遠東音樂社」之後,台灣史上第二家音樂藝術經紀機構,皆由〈愛樂月刊〉主編陳義雄兼掌。2002年歇業,營運長達40年之久。
從「愛樂」到「樂府」,擧辦了許多創新台灣音樂史紀錄,有益於推動樂教的重要音樂演藝活動:
1. 約翰 · 畢格古樂詠奏團 John Biggs Consort
仿照風行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演藝形式之古樂詠奏團隊;穿著古代民間服飾,歌、舞、演奏民俗樂器:Violins、Recorders、Krumhorns、Rauschpfeife、Hurdy-Gurdy、Hand bell、Percussion---1978.8.4-10台北、台中、高雄公演四場,為台灣史上首次演出。
2. 威亷 · 麥修斯 William MATTHEWS
吉他-魯特琴演奏會,1980.1.5-8台北、台中、高雄公演三場;魯特琴(Lute)為台灣首次公演。
3. 日本金城學院手鐘合奏團,1977.12.25-30北、中、南、屏、花等地巡演五場;此為手鐘團隊在台灣史上首次演出。
4. 庫洛梅朗鋼琴二重奏 Duo Crommelynck
以復興「鋼琴四手聯彈」為職志,挖掘被埋沒的聯彈名曲,發揚光大,重獲世人喜愛,為當代最重要的鋼琴四手聯彈二重奏名演奏者。1982年10月首次來台演出,其後數度來台在各地公演。
——庫洛梅朗二重奏,莫札特雙鋼琴及四手聯彈作品巡禮
1991年莫札特二百週年紀念,由「樂府」協助安排,國家音樂廳主辦,6月28日至30日睌7時30分,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連續三晚演奏全部莫札特的雙鋼琴及四手聯彈作品(包括未完成作品)。此項演出是台灣音樂史空前的創舉,歐美亦罕得一見。
——由「樂府」安排,「庫洛梅朗二重奏」舉行了台灣首次全天的「鋼琴四手聯彈講座」。
5. 法國 拉菲德二重奏 Isabelle et Florence LAFITTE
法國孿生姊妹鋼琴四手聯彈美之極致魅力展演。1990年10月首次來台,20-28日巡迴公演7埸。叧由「樂府」安排,國家音樂廳主辦,2005年5月10日演奏雙鋼琴;2007年12月14日與國家交響樂團同台共演雙鋼琴協奏曲。
6. 黛鳳 · 海曼三重奏 DAPhNE HELLMAN TRIO -Harp ·Electric Guitar·Bass
巴洛克/古典/爵士——豎琴、電吉他、低音提琴,分三場,演奏不同風格音樂,為台灣樂壇首次以此種形式的演出,1968.8.29-31台北市中山堂。
7. 肇始拓展豎琴的音樂會——美籍匈牙利豎琴大師吳志勒(Aristid von WURTZLER)豎琴演奏會
1974年4月13日在台北市中山堂、15日在高雄市大同國小禮堂的二場演出,是台灣音樂史上首次豎琴完整的獨奏會。
在此之前,台灣沒有豎琴,也沒有人會弾奏豎琴。號稱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創立逾四十年卻編制殘缺,沒有豎琴及其演奏團員;成立十多年的「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也同樣殘缺不全。沒有豎琴,許許多多的樂曲無法演出,曲目受限。二場音樂會掀起了熱潮;音樂會爆滿,媒體報導,熱烈論述,無不以台灣長期欠缺豎琴及其演奏人才為憾!
此種音樂界的荒謬狀況,激起「愛樂-樂府」音樂社負責人陳義雄決心為台灣開創豎琴教育,培養人才。於是引進豎琴教師,舉辦各種形式的豎琴演奏會,引發大衆喜愛豎琴音樂與學生學習豎琴的風氣,培養出今曰台灣樂壇所有的豎琴演奏人才,使交響樂團的編制得以齊全完整,拓寬了應有的演奏曲目範籌。
8. 豎琴大師——約瑟夫 · 莫納,豎琴「講解-演奏」音樂會 JOSEPH MOLNAR. Irish Harp & Grand Harp. LECTURE-RECITAL.
依照豎琴發展歷史進程,講解小型愛爾蘭豎琴和音樂會大豎琴各種不同構造的演奏技巧、特色與音色,並演奏各時期代表性的名謠與名曲。
莫納協助台灣發展豎琴,介紹日本豎琴教師藤岡李華子、岸本敦子、田中郁子和瑞士籍的柯莉薇(Sophie Clavel)來台執教,並介紹著名的日本豎琴合奏團:
-「雨田光平伉儷豎琴二重奏 」(1980.10.12-14.演出三場,並擧辦講習會)
- 「雨田豎琴合奏團 」
8台「愛爾蘭豎琴」加上一台「音樂會大豎琴」組成的豎琴合奏樂團。1982年3月27日至4月1日巡迴台灣各地演出,以造成喜愛豎琴音樂,學習豎琴的風氣。
「樂府音樂社」也出版了台灣史上第一本豎琴教本《讓豎琴伴隨您》譯著者為精擅日文的作家陳詠娟。
9. 推展喜愛與學習豎琴風氣——「紐約豎琴合奏團」NEW YORK HARP ENSEMBLE演奏會
吳志勒領導,四台音樂會大豎琴演奏的室內樂合奏樂團。1978年1月27-30日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連續三晩演出三場,讓台灣的愛樂者第一次聆賞到豎琴合奏音樂之美!
10. 推展豎琴樂教音樂會——黃頌恩豎琴演奏會
豎琴國際大賽桂冠演奏家,1983年9月10-11日演奏二埸。舉行講習會指導學生。
11. 台灣首創「音樂建教合作」音樂會
1975年,時任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簡稱「藝專」,即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科主任史惟亮提議,共同簽署了台灣前所未有的「音樂建教合作」;使音樂科管絃樂團於音樂會上得到與國際名家協奏,同台共演獲得指導、吸取經驗的機會,資優學生也免費獲得著名音樂家個別授課教導。「樂府音樂社」則支付音樂科管絃樂團協奏演出的費用(由音樂科支付學生購買音樂書譜)與資優學生的個別授課指導費。此外,1970年代「藝專」遭到洪水淹沒,也由「樂府」捐贈數台鋼琴而解決了因淹水鋼琴全毀的教學困境。
另一方面,「樂府音樂社」的音樂會,因藝專管絃樂團的協奏,音樂會內容更充實多彩; 一場音樂會的曲目包括了:獨奏的小品樂曲、鋼琴合奏的奏鳴曲和(管絃樂團協奏的)協奏曲,提高了音樂會的聆賞境界!
「音樂建教合作」舉辦的主要音樂會:
•美國小提琴家史丹萊 · 浦倫默 Stanley PLUMMER 演奏會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管樂團 協奏 指揮 : 陳秋盛
-柴可夫斯基:D大調協奏曲
•厄瓜多爾鋼琴家勒斯里 · 萊特 Leslie WRIGHT 演奏會
國立台灣音樂專科學校管絃樂團協奏 指揮:陳澄雄
-莫札特:C小調協奏曲 k.491
•美國小提琴家 瑪麗琳 · 杜箥 Marilyn DUBOW 演奏會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管絃樂團協奏 指揮:陳秋盛
- 魏尼奧斯基:D小調協奏曲
三首協奏曲都是依照作曲家原作的台灣首次演出。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