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訪】人生3段轉彎處 宋維村:走入自閉症是偶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訪】人生3段轉彎處 宋維村:走入自閉症是偶然

自閉症之父宋維村:除非有一天,我看不到聽不到,才不會看診

 2015-05-04 09:00
甫獲得第六屆台灣兒童醫療奉獻獎終身成就獎的天主教若瑟醫院院長、台灣自閉症之父的宋維村,已邁入70的他,至今仍為自閉症孩子付出。(蘇元和攝影)
甫獲得第六屆台灣兒童醫療奉獻獎終身成就獎的天主教若瑟醫院院長、台灣自閉症之父的宋維村,已邁入70的他,至今仍為自閉症孩子付出。(蘇元和攝影)

「走入自閉症領域是偶然」甫獲得第六屆台灣兒童醫療奉獻獎終身成就獎的天主教若瑟醫院前院長、台灣自閉症之父的宋維村說。從醫之路,不管是兒童精神科或自閉症領域,都非宋維村首選的志趣。不過,40多年以來,這條漫長的道路,宋維村從不退縮,至今仍站在第一線為兒童看診,他說,不看門診就覺得離開小孩子,這股力量,是他堅持努力的原因。

眼前這一位臉上帶著笑容,年邁七十歲的宋維村,絲毫看不出他的老態,流露的是一顆赤子的心。

「我每天跟兒童在一起,每天要看卡通影片,陪著小孩感覺很溫暖。」宋維村說,這是他看起來比較年輕的原因。然而,也因為如此,這股溫暖,至今他堅持不離開兒童精神科領域的診治。

「除非有一天,我看不到、聽不到、玩不動、話講不清楚了,才不會看診。」宋維村說,不看門診就覺得離開小孩子,看到自閉症的小孩成長與進步,他也因而得到滿足。

宋維村說,自閉症的小孩,每一個階段與年齡都有不同的行為與喜好,在家他會看卡通影片,要懂網路世界,否則無法了解孩子的世界。

在國內心理衛生領域,宋維村一直扮演重要推手,協助提升精神科醫療教育,改善醫療品質,致力於自閉症兒童的診治,也推動成立自閉症基金會。

他笑說,「在兒童精神科所做的事,都與小孩子的東西有關,不是打打殺殺。」宋維村不忘補充地說,小孩子是很可愛的。

不斷抉擇終究踏上兒童精神科領域

如同每一個人決定人生的路,都會面臨抉擇的時候,宋維村求學過程曾跟隨外科醫師從事臟器移植領域的相關研究與實驗,經過2、3年後,深知自己不喜歡動刀的外科環境,反而對公共衛生領域有興趣。

人生抉擇的道路,宋維村的師長扮演關鍵的影響力,引領他最後成為和兒童互動密切的精神科醫師。

40多年以前的台灣,跟照顧小孩子相關的事幾乎沒有人做,當他猶豫行醫的方向,究竟要走神經科還是精神科?因為師長的建議,宋維村決定走向兒童精神科,成了當年全台唯一一位兒童精神科醫師徐澄清的學生。

對於未來,為讓自己在兒童精神科訓練充足,宋維村還曾透過已逝、台灣精神醫學界的先驅林宗義教授的協助,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完成訓練,也當過住院醫師。在溫哥華這段日子,他接受訓練多以兒童跟家庭的精神醫學為主,反而較少接觸與自閉症相關。

「兒童是獨立自主的個體,也有他們的權利,我們應該協助他們,將他們的能力發揮出來。」宋維村強調,這也是後來一直持續為兒童青少年精神領域努力的原因。

宋維村曾面臨抉擇回國服務或繼續留在溫哥華,「我當時若留在溫哥華,加上我,是當地第28位兒童精神專科醫師,反觀台灣,當時只有1位具有完整訓練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加上我才有2位,因此我選擇回台。」

30年前的追蹤發現奠定自閉症之父美譽

回國後,他到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從事臨床、教學與研究工作,開始踏上自閉症領域。

當時兒心日間留院部收治自閉症兒童已有10年歷史,是亞洲最早成立的自閉症治療中心。當宋維村開始接手自閉症治療前,他追蹤當自閉症小孩離開兒心之後的發展情形,追蹤54個人有31個人預後「不良」,有些已長大到16歲的自閉症孩子,沒有語言溝通的能力,需要人完全照顧。這份追蹤成了他這一輩子主要的工作方向。

對宋維村來說,這些自閉症小孩們的家庭都有難以想像的煎熬與艱辛。有一位父親曾萌起帶孩子一起跳海自殺;有一位母親6年一起陪著小孩再讀一次小學,國中後,沒有其它學校肯收她的孩子,為了兼顧工作,只好拿繩子將孩子跟自己綁一起。

25年前,他發起推動全台第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自閉症基金會;宋維村至今協助超過1500個自閉症的個案,還包括學習困難、過動兒、自殺與憂鬱症等行為偏差與問題的小孩,這些都是他在兒童精神科領域協助的對象。

這一路走來,宋維村從來沒有離開這群需要協助的小孩與家庭,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自閉症,他也將自閉症教育推向校園。他曾一個人帶著自己編寫的自閉症小冊子,從屏東、彰化到宜蘭等地演講,訓練學校老師教育自閉症孩子。

民國77年,他與家長們的努力不懈與各方資源的支持,讓自閉症納入殘障福利法的對象之一。

退休後 赴偏遠地區服務

9年前,宋維村從台大醫院退休,深知城鄉醫療資源不均,退休後,他仍選擇下鄉到雲林若瑟醫院擔任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

現在,全台有200位兒童精神科醫師,70-80%都是宋維村的學生。不過,宋維村坦言,全台分布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幾乎有一半在台北,金門及馬祖連一個都沒有。

面對醫療資源不平均,宋維村鼓勵退休醫師返鄉服務、傳承經驗,他還認為必須從健保訂定醫療缺乏區的認定標準,從每萬人口病床數改為專科醫師數,才可以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他進一步說,雲林目前只有2位兒童精神科醫師,但若以病床數標準,雲林是無法達到醫療缺乏區的認定。類似的問題如同全台150個鄉鎮沒有婦產科醫師,若以區域病床數認定醫療缺乏地區,很多鄉鎮地區根本不會有婦產科醫師。

他建議應以分科的專科醫師數,決定該科是否為該區域的醫療缺乏區,作為衛生福利部納入獎助與補助的對象,也才能吸引更多醫師到偏遠地區服務。

接受完《民報》專訪,門外還有一群關懷自閉症的學生們,正等著宋維村上課。訪談結束,宋維村帶著笑容不忘強調,「小孩真的很可愛」,可以想見,宋維村將持續散發亮光照耀自閉症孩子們。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