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柔纜 (Roland P. Brown),1926年出生,美國門諾會傳教士薄清潔醫生的第五位孩子,兩位哥哥在他出生以前都因瘟疫而夭折,是薄家的獨子。父親在中國河南開封等地行醫宣教40年。受雙親與宗教的薰陶,薄柔纜1951年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畢業,完成一般外科住院醫師訓練後,到台灣行醫宣教,守護偏遠的後山,醫療服務四十年。晚年,薄醫師深受心臟病、關節炎所苦,他的個性不喜歡麻煩別人,選擇退休回美,三不五時仍會回台幫門諾醫院募款。薄醫師說:「我沒有一刻不想念台灣,感覺從來沒有離開過。」
早在一甲子之前,1954年,薄柔纜醫師創辦了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前身是美國門諾會「山地巡迴醫療工作隊」。在門諾創辦之前的七年(民國卅七年)就在於花東偏遠山區展開醫療服務。
一甲子前的牛奶站 也許餵大了我們的爺爺奶奶
1949年就加入醫療隊的台籍林清和牧師回憶說,地處「後山」的花蓮不僅山地環境落後,平地的物資亦普遍缺乏,薄醫師想買一張椅子都買不到,只好自己畫圖請木匠照圖釘製。薄太太來到沒有任何家用電器的環境,也得學著本地人在爐灶上炊飯。當時除了盛行的瘧疾、寄生蟲、皮膚病,「營養不良」也是當時人民的普遍問題。1961年起,門諾醫院便在各鄉村成立「牛奶站」。數年間,約有一萬一千名學童每日上學途中可領取一杯營養味美的牛奶。直至政府在鄉村普設衛生所,各個牛奶站才逐漸關閉。
對於肺結核患者,薄醫師更是懷著極大的悲憫。他曾為了給予肺癆患者更好的醫療,而返美鑽研胸腔外科。為了讓患者安心療養,還在美麗的秀林鄉山腳下設立肺病療養院。肺癆是會傳染的,薄醫師顧及病患的尊嚴,與患者接觸的時候從不戴口罩。門諾醫院初創的前八年,對平地同胞及原住民均採「一人一元」政策,只要一塊錢可以看病也可以開刀。直至今日,門諾醫院從未拒絕過任何一位求助的病患。
圖為1973薄醫師查房。
照顧別人照顧不到的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
正當薄醫師日夜為病患忙碌的同時,薄太太也積極投入教會及社會服務事工。她協助美崙教會創設幼稚園、興辦英文小學讓宣教士的子女們有就學的地方,也在「花蓮未婚媽媽之家」,重建未婚懷孕少女的身、心、靈。三名子女成年獨立後,她還專程返美攻讀特殊教育,以便更實際的幫助「黎明啟智中心」(門諾會智障兒童學校)的心智障礙兒童。
薄醫師在門諾服務四十年,門諾醫院從三十五張病床的規模增至二百零六床。對原住民及貧病患者的不吝付出,仍是門諾醫院永遠的堅持。在薄醫師的領導下,門諾醫院對患者的醫治「全人」(包括身、心、靈的醫治)。此外,還組織「推輪俱樂部」、「洗腎俱樂部」、「開心俱樂部」(心臟病友俱樂部),使同樣病情的患者藉著各種活動互相認識、互相砥礪。近年來,台灣經濟繁榮,病人自費就醫的能力提昇很多,但仍有些特殊病患亟待救援,如早產兒、棄嬰、血癌兒童、長期洗腎的腎病患者等等,門諾醫院不遺餘力的為他們籌設了「早產兒基金」、「洗腎基金」、「血癌基金」。
圖為1995.01.09李登輝總統頒紫色大綬景勳勳章。
台灣的醫生到美國很近 到花蓮很遠
自1948年開始的醫療團隊,至今日頗具規模的綜合醫院,門諾醫院一如薄柔纜醫師的風格──默默付出、不求掌聲。為了所愛的醫院,一向寡言的薄醫師1991年離台返美之前忍不住說話了:「臨別的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我的父親也為中國人獻上四十年光陰,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弟兄捐獻一點金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績幫助貧困的病患?」
薄柔纜醫師又說:「台灣的醫師到美國很近,到花蓮很遠!」意思是許多台灣醫師寧可選擇留在美國,也不願到台灣的偏遠地區花蓮服務,這句話感動了遠在美國的台灣醫師黃勝雄,他是著名的腦神經外科醫師,接下了薄醫師的棒子。黃勝雄院長帶領著門諾醫院開創了嶄新的局面,為花東民眾繼續提供了最好的服務。直至黃院長退休時,門諾醫院已是上千名員工、超過五百床的區域教學醫院。
薄柔纜院長交棒,黃勝雄醫師扛起承先啟後的擔子(1993.11)。
圖為黃勝雄醫師。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
2016年/第14期(九月號)
訂閱專線:(02)23568998
傳 真:(02)23568919
Email:twmingb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