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台灣國民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但隨之而來的人口老化也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而老化的人口所伴隨的是慢性病人口不斷攀升。國民健康署指出,台灣老年人中,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百分之五十的老年人可能有三種以上的慢性病,健保每年花在慢性病的治療支出就高達數百億。如何讓民眾知道顧好自己的健康,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不論是對於個人或是國家的財政支出,都是至關重要的議題。
不過,在現有的健保給付模式之下,我們的醫療費用絕大部分花在藥物治療、手術及相關檢查,民眾所得到的只能說是「疾病照護」(sick care),而對於「健康照護」(health care),健保在這方面給付仍然非常有限。綜觀台灣大部分的醫療院所的慢性病門診,醫師能和病人互動的時間非常有限,醫師幾乎不太有足夠的時間來關心病人的日常飲食及運動習慣,要落實健康照護,談何容易?
預防勝於治療,教育勝於藥物
許多的研究告訴我們,很多常見的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甚至是癌症,大部分都是因為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造成的,因此在慢性病的治療上,如果只依賴藥物或侵入性的治療方式,顯然是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要從根本去治療或袪除慢性疾病,病人更需要的恐怕是「教育」(Education),而非「藥物」(Medication)。慢性病病人如無視疾病的根本原因,而只是一味靠藥物來處理疾病的表徵,就有點像是洗臉的水槽一直在漏水導致地板滑濕,而你一直忙著擦乾淨地板上的水,而不將水龍頭關閉,地板又怎麽可能會乾淨?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被診斷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常誤以為一旦開始服藥,就注定必須終生依賴藥物,病人可能不了解如果不從疾病的根本原因上進行治療,他們當然需要長期依賴藥物來「控制」病情。
Lifestyle Medicine是一種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醫學。其主要的內容包含了健康的飲食、運動、心理支持、戒除煙酒等各種非藥物的介入方式,協助病人重新回到健康的狀態。已有足夠多的證據證明,積極的「生活型態介入治療」(Lifestyle Intervention )對於預防和治療慢性病,其效果優於藥物或侵入性的治療方式。臨床醫生若可以指導病人實踐健康的生活型態來治療疾病,其實可以有效地減少整體醫療費用。除了開立藥物處方,醫師若能更進一步為病人提供量身訂做「飲食處方」及「運動處方」,建議病人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來治療疾病,或許才是最全面而且真正有效的治療方式。
未來的慢性病防治模式,應該不是只有關注疾病而己,更重要的應該是落實「全人照護」的精神。我們知道面對大部分疾病,治療成功的關鍵不是只有醫療專業,更重要的是病人本身是否願意積極參與及改善,所以一個成功的醫療決策,必定是醫、病雙方共同來做決策。在這過程中,醫護人員從過去傳統的「權威」的角色,變成是病人的「健康教練」,經過醫病雙方充分的溝通後達成的醫療決策,才可能帶來最好的效果。除了藥物治療,醫療團隊如果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在生活方式上提供建議,適時給予鼓勵和諮詢,讓病人更有意願做一些改善,這不僅可以讓疾病控制成效更好,病人對於醫療服務的满意度必然也能大幅提升,最終達成雙贏的醫療模式。
為了要推廣及落實Lifestyle Medicine之觀念,讓民眾了解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我與醫療團隊正在積極嘗試設立一個新的門診模式——「共享」門診(Shared Medical Appointment)。
共享門診:創造醫療資訊分享和學習的平台
共享門診(或稱團體門診),有別於傳統醫病一對一的門診模式,是一種以同一個時段讓多位病人共同參與的門診模式。共同門診可視情況,固定每週(或每月)進行一次。以團體方式進行,其優點在於病友們在參與過程中可以相互激勵和分享經驗,這樣可以明顯提升彼此學習的意願和效率。共享門診提供了舒適和無壓力的討論空間,醫療團隊和病人間有充分的時間互動,在分享的過程中,病人有機會更具體詳細了解疾病和自我健康管理的相關資訊;而醫療團隊也可在充分的互動中,確實掌握到每一位病人的健康情況。在歐美,團體或共享門診已行之有年,並有很多研究證明,這一種門診模式對於慢性病(包括癌症)照護上,可以補足傳統醫療模式的不足,而且臨床療效也得以明顯提升。
「共享門診」並沒有固定的進行方式。大體而言,每一次的門診活動約為九十分鐘,每次參加的病人數約八至十五人,參與討論的醫療人員則包括了醫師、護理師(或健康管理師)、營養師、藥師等。每一次的活動會導入不同主題,例如基本營養概念、健康飲食、運動需知、用藥安全、風險管理等等。討論過程中,醫療團隊會針對個別主題做簡短介紹,然後醫病或是病人之間進行多面向的分享和學習。
「共享門診」設立的目的是創造一個醫療資訊分享和學習的平台,讓病人能從中得到可靠並有實證為基礎的資訊,並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之下,找到安全有效,而且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僅只有預防,它其實也可以是最好的治療,我們希望病友們在參與共享門診過程中,能了解到每一個人都該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唯有自己付出努力,疾病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到治療。
※本文轉載自:元氣網醫病平台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