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伯珍,1924年生於日治時代嘉義朴子,其父親黃英德公是日治時代台北工業學校畢業生,從事營造事業家境寬裕。黃伯珍是次男,自幼品學優良,公學校畢業時獲日本宮殿下獎,之後入嘉義中學,再考上台北醫專,時值二次大戰期間遭受戰爭及美軍空襲,學習過程不甚完整,黃伯珍極為重視自身專業知識的追求,不惜自費訂閱美、日醫學期刊閱讀。1949年台大畢業後,黃伯珍原希望留在台大醫院服務,但當時他的長男黃文欽已出生,台大住院醫師的薪資微薄不足以養家餬口,黃伯珍決定回嘉義創業!
1950年黃伯珍先回省立嘉義醫院外科服務,當時月薪一百元,房租就花去五十元,只剩下五十元可做為全家人生活開支。他只好在家兼職看診,好不容易上門求診的患者多起來了,診所也擴建準備大展鴻圖,卻收到兵役徵召單。因為1954年發生了823砲戰,黃伯珍被徵召去當了九個月軍醫!入伍前他的太太蔡玉珠接受他的惡補學習如何處理傷口,並將人體解剖圖仔細說明哪裡有重要神經血管不能傷到,然後告誡太太如遇重症病人要速轉往省立醫院去診療,這樣度過了診所最辛苦的那段時間,事實上,蔡玉珠本身也是女中豪傑,她出身於嘉義竹崎,家世優裕,台南第二高女畢業又念嘉義女中教育科,畢業後擔任朴子大同國校教師,228時參加了支援民兵包圍水上機場的製作飯糰行動,她與黃伯珍結婚之後,相夫教子,也經常關心台灣社會的民主運動,甚至參與街頭遊行,不落人後。
823砲戰結束,黃伯珍回到嘉義,辭掉省立醫院職務,正式開設「黃外科」診所,從此在基層醫療執業了46年,由於他的醫術精湛,挽救過不少病患的性命,對於貧苦病人也多所照顧,他收費低廉且從未向住院病人收取保證金,所以黃伯珍成為嘉義民眾心目中的良醫,他也在1998年獲頒「醫療奉獻獎」。黃伯珍行醫之餘喜愛閱讀和繪畫,他經常手不釋卷勤奮讀書,甚至畢業30年後還能通過日本的醫師國家考試,他也和嘉義醫界人士共同創立遠東工專,對地方教育極為關心。1970年代之後,由於執業收入已漸穩定,他在診所樓上開始習畫,每有看診空檔,就坐到畫架前一筆一筆的添加油畫的色彩,而他的夫人也拜師學畫,樂在其中,夫婦二人畫風不同卻相映成趣,兩人的畫齡都超過30年以上,早就不亞於專業畫家的水準,甚至影響了他們的子女也都有藝術欣賞與繪畫的興趣。夫婦倆逝世之後留給子女最珍貴的遺產就是豐富的畫作,而其子女也為他們出版了精美的《伯玉畫作選輯》作為紀念!
2006年黃伯珍因癌症辭世,他一生淡泊名利,但留下了「心無所求品自高」的人格風範,他的長男在日本行醫,次男黃文鴻曾任藥政處長及陽明醫學院教授,三男黃文龍於高雄開設「人生眼科」,兩代奉獻於台灣醫界令人敬佩!
黃伯珍醫師(前右1)全家,前中為夫人蔡玉珠。圖/翻攝於《伯玉畫作選輯》
黃伯珍醫師繪妻子作畫情景。圖/翻攝於《伯玉畫作選輯》
人生痕跡(油畫),黃蔡玉珠所繪,圖中描繪手術室中的黃伯珍醫師與兩位助手。此圖曾參加嘉義美術會展覽。圖/翻攝於《伯玉畫作選輯》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