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看天下】孤獨是世界的解藥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看天下】孤獨是世界的解藥

 2020-03-05 15:30
台灣研究冠狀病毒的賴明昭教授說,「破壞地球生態,帶來更多病毒」。 60年代,人類科技大爆發,放肆破壞森林環境,各種病毒被釋放了,包括小兒麻痺病毒,愛滋病毒,茲卡病毒,伊波拉病毒。人類的貪婪,甚至過度傷害動物,結果是病毒找到人類,這是病毒的復仇之旅。圖/取自中國政府網
台灣研究冠狀病毒的賴明昭教授說,「破壞地球生態,帶來更多病毒」。 60年代,人類科技大爆發,放肆破壞森林環境,各種病毒被釋放了,包括小兒麻痺病毒,愛滋病毒,茲卡病毒,伊波拉病毒。人類的貪婪,甚至過度傷害動物,結果是病毒找到人類,這是病毒的復仇之旅。圖/取自中國政府網

「武漢肺炎」果然是死亡照妖鏡,照出全球化的危機,也照出「兩岸一家親」的荒謬,照出南韓的異端信仰,也照出伊朗親吻聖城牆壁的荒唐。

相信「一家人」這句話的台商旅客,全部變成中共手上肉票,現在,滯留武漢的台商,等候救命的台灣戰狼,沒有出現,又傳出台商要控告蔡總統違憲,拋棄國人,立即被酸民質問,「怎麼告」?

下令封城,讓台商失去自由的人,是中共政府,台商不敢告中共妨害自由,強行綁架,很顯然只會欺負台灣軟柿子,也難怪,台灣人對台商和滯留中國,大賺人民幣的「黃安們」,越來越感冒,這些人樂當牆頭草,既已經得了便宜,卻在嘴巴上詆毀台灣,對中國表忠的嘴臉更加難看,但是,這些妖精如今現形,其實犯錯不是人民,而是政府,本來可以按照國際法規定,兩國人民依法交流的事情,為了「中國情」,故意放縱,搞到一邊一國「灰薩薩」,全世界也因此陷入「雙中」迷霧,我們就很難懂,把台灣和中國切割清楚,會很困難嗎?以至於,很單純的撤僑包機,立意良好的健保,都弄到處處政治算計,「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澳門,都可以到武漢包機接人,為何獨獨刁難台灣,若還要硬說,「兩岸一家親」,台商不是肉票,我第一個不相信,但是,偏偏很多台商自願當肉票,還當的很高興,根據國台辦統計,已經有10萬人在中國領居住證,按理說,這些人根本就是中國人,但是,遇到危險,需要看病,轉身又變成台灣人,很可惜,台灣沒有生產「雖遠必救」的戰狼,也沒有能力深入敵區把肉票救出來,話說回來,自己在虎口發財,這些風險應該自己算計在內,而不是人在中國繳交保險費,出了事卻要找台灣理賠。

照妖鏡不只照出中台困境,也照出共產主義的荒謬。

一位湖北民工被發現來自武漢,當地公安立即下條子要求這位民工隔離,民工一看條子上洋洋灑灑計算隔離費用和用餐費,14天要繳交3220元人民幣,相當於這位民工一個月收入,這位民工無力繳交,只好躲到工地的涵管,當作宿舍,「武漢瘟疫」來了,本來財政困頓的中共地方政府,靠著隔離政策發大財,比較好的一線城市,食宿費用一天來到800人民幣,14天下來,政府收入可觀,於是,網民開始比較中國和台灣的隔離政策,被中共痛罵的資本主義台灣,被要求隔離的人民,有獨居套房,吃住全免,還可以請領14天失去工作的補貼,每天800到1000台幣,網民調侃說,「中國共產主義是假的,台灣資本主義也是假的」,那麼,中國人卻偏偏愛上假的共產主義,還自願為奴,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瘟疫迫使人類改變生活樣貌

寫「瘟疫與人」的美國作家麥克賴尼說,「每當人類社會出現瘟疫的時候,就是上帝要人類改變生活樣貌的時候了」,這句話值得大眾一起思考,或許有人會說,「瘟疫短暫很快過去,人類社會仍然持續運作」,真的這樣嗎?

台灣研究冠狀病毒的賴明昭教授說,「破壞地球生態,帶來更多病毒」,這句話值得深思,1944年,英國科學家張伯倫第一位發現,細菌之外,還有更細微的病毒,到了60年代,人類科技大爆發,放肆破壞森林環境,於是,各種病毒被釋放了,包括小兒麻痺病毒,愛滋病毒,茲卡病毒,甚至伊波拉病毒,本來冠狀病毒不會進入人體,與人類無害,可是,人類的貪婪,甚至過度傷害動物,結果是病毒找到人類了,說穿了,這是病毒的復仇之旅,WHO專家說,30天內,地球會有一半人口感染武漢肺炎,希望科學家只是危言聳聽而已。

瘟疫使石油價格大降,工業停產,航空業進入蕭條,電影業,劇場,運動場一片空蕩,連地球的空氣也變乾淨了,人與人之間往來交際減少了,不喜歡出門的宅男宅女,成為這個世界的主流。

年後,幾個朋友間的聚會,很自然取消了,看到「賴來賴去」的訊息,也增多了,出門旅行的念頭被打斷,甚至,想要出門訪友,又想到車廂人群聚集,只好作罷。

前天,一位朋友緊急召回在歐洲讀書的孩子,因為排華的聲浪在歐洲響起,台灣人會被誤認為中國人,40年來的全球化,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理解,一夕間被瘟疫擊倒,一起化為烏有。

真的想太多,把離開窩居出門走走的心思收回來,反正冰箱還有泡麵,其實,一個人隔離生活不算甚麼,說不定,「孤獨才是這個世界的解藥」。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