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雜誌(Time)2017年8月報導引述2015年台灣官方統計資料指出,台灣有超過72萬人為了較佳的工作機會移往海外發展,其中72.5%擁有專科以上學歷;基於語言隔閡較少原因,中國吸收眾多台灣這部份追求較高薪資的勞動力;其中青年族群的數量頗為可觀。中國近來並提供獎學金或創業誘因,利誘台灣年輕人前往對岸就學、就業。台灣的天然獨,將因為中共統戰而崩垮?最近前往台灣進行台獨議題專訪的《NHK》報導認為,當台海兩岸還吵著獨或不獨之際,台灣年輕世代早已找到自我歸屬感。NHK稱之為「天然獨」,是一種不需要大張旗鼓刻意聲明,本來就存在骨子裡的國家認同;也是金錢利誘難以收買的。
美國《拯救自由民主》(save liberal democracy)網站,11月8日發表一篇專訪太陽花運動學生領袖林飛帆的專文,他目前就讀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該專訪名為「大多數太陽花參與者自認為台灣人,非中國人」(Most of us identify as Taiwanese, not Chinese)。回顧過往,2014年318的太陽花學運,成功阻止《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Cross-Strait Services Trade Agreement),意圖偷渡的立法行動;該法案將導致中共對台的經濟影響力加深。當年的參與者共有5人,隨後成為國會議員;透過那場運動發聲,幾乎確立了台灣未來的政治走向,僅管台灣的國際地位,依舊重重險阻,亟待突破。以下,為專訪摘要內容:
發動太陽花學運,目的在於對付北京日愈加深的對台影響力,你認為這項運動成功?
林:就中止簽訂服貿協議的主訴求而言,我們是成功的。然而,其它訴求,包括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及公民參與修憲等目標,都還有待努力。當年的太陽花參與者,的確懷抱許多政治改革理念,例如轉型正義、司法改革、年金改革、婚姻平權、以及勞工權益保障,這些訴求都是當年運動發起的初衷。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即將進入第二任期,你認為這對台灣處境,有何意涵?
林:習近平的對台戰略,將明確指向持續擠壓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另外,台灣人關心的李明哲案或是香港問題,都一再讓人憂心不已。台灣將繼續面對來自中國的更大施壓;以及緊縮的國際參與空間,這會讓台灣政府面臨更大壓力;台灣邦交國投向中國懷抱隱憂,亦不時浮現。
「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得不到台灣年輕世代認同;許多新世代也對中華民國存在地位不感興趣;曾為新世代發聲的你,如何看待國家獨立問題?
林:所謂1992年的「九二共識」,事實上並不存在;那是國民黨官員在2000年總統大選失利之後,意圖維繫中共關係,所提出的編造虛構。就年輕世代而言,我們已經沒有統獨的「國家認同」掙扎;大多數新世代,只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並非中國人。「台灣獨立」,在概念上就是尋求一個「正常化國家」。許多台灣人,認為台灣已經「事實獨立」(de facto independence);剩下要解決問題,就是修改憲法,讓其內容符合台灣現況;或透過制定新憲法手段來達成。
台灣成就了自由民主;北京卻一再重申,台灣屬於中國一省。這兩種主張互相衝突,可否說明中共聲索台灣主權,背後的根本原因?
林:中國聲索台灣主權是基於其國際戰略需求,而非只是將台灣視為內部的民族主義議題。美國則限制台灣往獨立方向移動,同樣都是基於戰略考量(譯註:可能中美雙方,都想擁有台灣作為亞太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台灣如果成為雙方爭奪的一顆棋子,其實很悲哀。
目前就讀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你,如何看待歐洲與台灣的關係展望?
林:台灣與歐洲擁有許多共享價值,包括民主、人權,以及其它多元包容的價值觀;而且台灣是東亞地區,唯一講華語的民主國家;對歐洲而言,台灣地位相當獨特。我個人希望,歐盟國家能夠與台灣發展深化關係,不僅在政府部門,也希望擴及公民社會層面;例如,LGBT同志人權、廢除死刑主張等訴求,台灣近來皆有重大進展;除此之外,歐盟與台灣,相信仍有許多課題,值得一同合作。